1 / 12
文档名称:

路基沉降观测.docx

格式:docx   大小:107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路基沉降观测.docx

上传人:buhouhui915 2017/12/17 文件大小:10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路基沉降观测.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路基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是确定轨道工程的施工时间。对所有路堤的地基沉降采用在地基表面埋设沉降板测试,路基面沉降采用在路基表面埋设观测桩测试,路堤和地基分层沉降采用钻孔埋设沉降磁环测试。松软土地基段路基观测断面按设计要求设置,施工中保护好埋设的观测器件。选择代表性断面采用测斜管进行地基水平位移观测、坡脚边桩水平位移观测,采用孔压计进行孔隙水压力观测。
路堤填筑后,应对路基沉降进行系统的监测与分析评估,监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过渡段和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的地段应适当加密。在路基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分析评估沉降稳定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铺设轨道。
路基工程施工期间成立沉降监测小组,配备符合精度要求的监测仪器及设施,沿线路连续系统地进行地基沉降的动态监测,并根据填筑速率和监测情况及时进行沉降分析,以便控制路堤填筑速度,保证填筑路堤的稳定性。并根据监测情况分析确定路基面填筑标高,预测工后沉降量,为确定何时开始轨道工程施工提供依据。

为达到满足动态设计需要、满足施工组织需要,以及满足作为控制工后沉降量的依据,路基沉降监测的主要项目有:

在地基处理结束或原地面处理后路基填筑前,按照设计要求,在规定的观测断面上设置沉降板、定点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剖面沉降管等,通过测量确定地基面的沉降量。并根据监测结果绘制“填土高-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分析地基变形发展趋势,判定地基的稳定,指导设计与施工。

在路基填筑至设计高程后,在设计规定的监测断面上,按设计要求打入钢钎桩,通过测量监测桩顶的高程变化,确定路基面的沉降量。

沿线路基段落设置水位井,以监测路基填土和堆载预压过程中,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⑴路基沉降监测断面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沉降监测断面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路堤与不同结构物的连接处应设置沉降监测断面,每个路桥过渡段在距离桥头5m处设置Ⅱ型监测断面,在距离桥头15m处设置Ⅲ型监测断面,在距离桥头35m处设置Ⅰ型监测断面,每个横向结构物每侧各设置一个监测断面。
⑵路堤均采用堆载预压
①路堤地段采用Ⅰ、Ⅱ、Ⅲ型监测断面,Ⅱ型断面仅在桥头布置,区间地段一般每间隔3个Ⅰ型断面设置一个Ⅲ型监测断面。
②Ⅰ型观测断面包括沉降监测桩和沉降板。沉降监测桩每断面设置5个,施工完基床底层后,预压土填筑前,距左、,其余3个于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后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距两侧路肩1m处的基床表层顶面上;沉降板位于路堤中心,基底铺设碎石垫层的地段埋设于垫层顶面,基底设混凝土板地段置于板顶面,随填土增高而逐渐接高测杆及保护套管。
Ⅰ型监测断面见图5-1-22。
图5-1-22Ⅰ型监测断面示意图
③Ⅱ型监测断面包括沉降监测桩和定点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沉降监测桩每断面设置5个,埋设方法同I型监测断面;定点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位于路堤中心,基底铺设碎石垫层的地段埋设于垫层顶面,基底设混凝土板地段置于板顶面。
Ⅱ型监测断面见图5-1-23。
图5-1-23 Ⅱ型监测断面示意图
④Ⅲ型监测断面包括沉降监测桩、沉降板和剖面管。沉降监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布于线路中心及距两侧路肩1m处的基床表层顶面;沉降板位于路堤中心,底板埋设于基床底层顶面上,随填土增高而逐渐接高测杆及保护套管,横剖面管埋设于路堤基底碎石垫层顶面处。
Ⅲ型监测断面见图5-1-24。
⑶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于横向结构物顶部沿横向结构物的对角线方向铺设剖面沉降管,以观测过渡段及涵洞本身的总沉降及差异沉降。横向结构物两侧外边缘各2m处设置一个I型监测断面,该沉
降断面设计中是按照涵洞与线路正交考虑的,施工过程中应按照图示要求调整。
图5-1-24 Ⅲ型监测断面示意图
Ⅳ型监测断面见图5-1-25。
⑷路堑地段采用堆载预压,采用Ⅴ型监测断面,分别于路基中心,距两侧路肩1m处各设1根沉降监测桩,路基中心设沉降板,底板至于基床底层顶面,观测路基面的沉降。
图5-1-25 Ⅳ型监测断面示意图
Ⅴ型监测断面见图5-1-26。
图5-1-26 Ⅴ型监测断面示意图
⑸沿线路基段落需设置水位井,观测路基填土和堆载预压过程中,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水位井一般每公里设置一处(每工点至少设一处),布设在距路基坡脚20m外。水位压力计直接采用便携式工程测试仪读取数据。PVC管地下水位以下部分打孔制成花管。水位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