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影响ELISA结果因素分析
李生勇(广西梧州市人民医院广西梧州 543000)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1-0116-02
ELISA法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该方法的检测原理主要是通过待测物和酶连接,使得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反应,通过观察底物和酶颜色的变化得出检测结果,ELISA法根据种类和变化能够分成双抗体夹心法、间接法、竞争法以及捕获法,其中双抗体夹心法主要用于抗原的检测,间接法主要用于抗体的检测,竞争法可用于抗原与抗体的检测,捕获法则用于测定血清中某种抗体亚型的成分[1]。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具有灵敏性高以及特异性高的特点,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发挥出十分积极的临床价值,然而存在诸多因素诸如试剂、标本、操作方法以及环境等方面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本文主要对影响ELISA结果因素进行分析,并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具体信息如下。
1 试剂方面的因素
ELISA法的检测结果直接受到试剂质量优劣的影响,试剂盒的生产厂家和质量、标记物的免疫活性、抗原抗体的纯度、试剂是否有效与试剂的储存方式等方面均会对ELISA法的检测结果有程度不一的影响[2]。为避免上述情况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①在检测过程中需要确保ELISA 试剂盒中阴性对照的质量,从而避免假阴性与假阳性的出现;②抗原的中和必须准确滴定,防止由于抗原浓度过低或者过高影响试剂盒的敏感性而导致假阴现象的发生;③重视试剂的质量,给予完善的室内质控与定期开展室间质量评估;④根据试剂盒的开封时间与保存的状况来实施全点定标,进而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⑤有研究显示ELISA法的检测结果不准确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试剂质量的影响,因此生产厂家必须重视试剂的质量,有必要时可通过人新鲜标本方法学来评估试剂的质量。
2 标本方面的因素
实验标本对ELISA法的检测结果也具有很大的影响[3],主要包括内源性与外源性物质干扰。
内源性物质干扰主要包括药物、嗜异性抗体、人抗动物抗体、代谢产物、类风湿因子以及补体等,然而在ELISA法的检测过程中可通过下述方法处理标本来降低内源性物质干扰:①通过将抗原结合片段取代免疫球蛋白(IgG),将结晶片段(即Fc片段)消除,这样能够很大程度降低类风湿因子、嗜异性抗体以及人抗动物抗体对检测结果的干扰;②通过热处理的手段(56℃处理30min,63℃处理10min)与应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标本进行稀释与2一巯基乙醇对标本进行稀释,以降低补体与类风湿因子对检测结果的干扰;③在标本中添加阻断剂如10%正常人血清和1%正常动物血清;④若检查发现标本中存在血红蛋白、胆红素以及血脂等成分时,必须重新采血检查[4]。
外源性物质干扰主要包括标本污染、标本溶血[5]、标本存贮不当或者采血容器中存在添加剂等,标本受到污染会形成过氧化物,其会和显色剂发生反应而影响检测结果;标本溶血会导致标本OD值上升、产生过氧化物而影响检测结果;标本存贮不当或长时间放置会引起抗体与抗原的免疫活性降低,也会导致IgG多聚体的形成,从而使得ELISA检测结果出现偏差;采血容器中存在添加剂、标本凝集不全等情况也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所以标本一旦采集完毕,及时进行检测避免标本受到污染和标本溶血状况的出现,若未能及时检测,则需将标本放置于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