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江西省宜春市东方红中学2022年高二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 】是由【rongfunian】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江西省宜春市东方红中学2022年高二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江西省宜春市东方红中学2022年高二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Ksp(AB2)小于Ksp(CD),说明AB2的溶解度小于CD的溶解度
B.在氯化银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蒸馏水,氯化银的Ksp增大
C.在碳酸钙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稀盐酸,沉淀溶解平衡不移动
D.向氯化银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人碘化钾固体,氯化银沉淀可转化为碘化银沉淀
参考答案:
D
略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烯可作水果的催熟剂           B.硅胶可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福尔马林可作食品的保鲜剂       D.小苏打可作胃酸的中和剂
参考答案:
C
考点:乙烯的用途;钠的重要化合物;甲醛..
分析:A.乙烯是植物当中天然存在的生长激素,能调节植物的成熟和衰老;
B.硅胶的表面积比较大,有微孔,吸水效果好;
C.福尔马林有毒,不能用作食品的保鲜剂;
D.小苏打为碳酸氢钠,能够中和胃酸中的盐酸.
解答:解:A.由于乙烯是植物当中天然存在的生长激素,能调节植物的成熟和衰老,所以乙烯可作水果的催熟剂,故A正确;
B.由于硅胶具有很好的吸附性,且无毒,可以用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故B正确;
C.福尔马林有毒,可以用于浸泡标本,但不能作食品的保鲜剂,故C错误;
D.小苏打能够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能够作胃酸的中和剂,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及用途,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明确常见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 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4g镁的原子里最外层电子数为NA      B. 1L · L-1乙酸溶液中H+
  C.1mol甲烷分子所含质子数为10NA      D.标准状况下,
参考答案:
C
略
4. 以节能减排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下列做法违背发展低碳经济的是
A.发展氢能和太阳能
B.限制塑料制品的使用
C.提高原子利用率,发展绿色化学
D.尽量用纯液态有机物代替水作溶剂
参考答案:
D
略
5. 在一定温度下,向容积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a molA,发生反应:2A(g) B(g);△H<0。达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充入amol A,再次达到平衡后,与原平衡比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相对平均分子质量增大    B.A的转化率提高
C.A的质量分数增大        D.反应放出的总热量大于原来的2倍
参考答案:
C
略
6. 分子式C4H8O2的有机物与硫酸溶液共热可得有机物A和B。将A氧化最终可得C,且B和C为同系物。若C可发生银镜反应,则原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A、HCOOCH2CH2CH3       B、CH3COOCH2CH3       
C、CH3CH2COOCH3       D、HCOOCH(CH3)2
参考答案:
C
略
7. 烯烃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时,双键发生断裂,例如RCH=CHR'可氧化生成RCHO和R'CHO,在该条件下,下列烯烃在发生氧化反应时,产物中可生成乙醛的是(  )
A.CH3CH=CH(CH2)2CH3    B.CH2=CH(CH2)2CH3
C.CH3CH=CHCH=CH2   D.CH3CH2CH=CHCH2CH3
参考答案:
AC
略
mol氯化铬(CrCl3·6H2O)在水溶液中用过量硝酸银溶液处理, mol AgCl沉淀。此氯化铬最可能是
A.[Cr(H2O)6]Cl3                     B.[Cr(H2O)5Cl]Cl2
C.[Cr(H2O)4Cl2]Cl·2H2O D.[Cr(H2O)3Cl3]·3H2O
参考答案:
B
9. ,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A.[H2S]+[HS-]+[S2-]= mol/L
B.[Na+]+[H+]=2[S2-]+ [HS-]+[OH-]
C.[OH-]= [H+]+ [HS-]+2 [H2S]
D.2[Na+]= [S2-]+ [HS-]+[H2S]
参考答案:
D
略
10. 下列“油”中都属于油脂的是 ①豆油 ②酱油 ③牛油 ④甘油 ⑤汽油
A.①③ B.②④ C.①⑤ D.④⑤
参考答案:
A
11. 下列对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而不是CaCO3和MgCO3的原因解释中正确的有
A.Mg(OH)2的溶度积大于MgCO3的溶度积,且在水中发生了沉淀转化
B.Mg(OH)2的溶度积小于MgCO3的溶度积,且在水中发生了沉淀转化
C.MgCO3电离出的CO32—发生水解,使水中浓度减小,对Mg(OH)2的沉淀溶解平衡而言,Qc﹤Ksp,生成Mg(OH)2沉淀  
D.MgCO3电离出的CO32—发生水解,使水中OH—浓度增大,对Mg(OH)2的沉淀溶解平衡而言,Qc﹥Ksp,生成Mg(OH)2沉淀
参考答案:
BD
12. 通常情况下,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A.NaOH      B.Na2O2       C.NaHCO3           D.Na2CO3·10H2O
参考答案:
C
略
13. 下列事实,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是(    )               
A.氯气比硫单质更易与氢气反应           B.HClO4酸性比H2SO4强
C.盐酸是强酸,氢硫酸是弱酸             D.受热时,氯化氢比硫化氢稳定
参考答案:
C
略
14. 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恒容时,温度升高,H2的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2O=CO2+H2
B.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C.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D.恒温恒容时,增大压强,H2的浓度一定减小
参考答案:
C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版权所有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可知该可逆反应为CO2(g)+H2(g)?CO(g)+H2O(g),恒容时,温度升高,H2的浓度减小,说明平衡向正反应移动,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A、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可知该可逆反应为CO2(g)+H2(g)?CO(g)+H2O(g);
B、升高温度,反应物、生成物的活化分子增多,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
C、恒容时,温度升高,H2的浓度减小,说明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
D、该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发生变化,恒温恒容时,加入不反应的气体,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H2的浓度不变;增大氢气的浓度,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平衡是氢气的浓度增大,与增大压强的方法有关.
解答:解:A、平衡常数K=,可知该可逆反应为CO2(g)+H2(g)?CO(g)+H2O(g),故A错误;
B、升高温度,反应物、生成物的活化分子增多,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故B错误;
C、恒容时,温度升高,H2的浓度减小,说明平衡向正反应移动,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即反应的焓变为正值,故C正确;
D、恒温恒容时,增大氢气的浓度,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平衡时氢气的浓度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化学平衡常数等,难度中等,注意对化学平衡常数的理解,同一反应,化学计量数不同,平衡常数不同.
15.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羊毛     B.棉线 C.尼龙绳    D.真丝巾
参考答案:
C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同学想通过下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研究推断SO2与Na2O2反应的产物。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D除了吸收过量的SO2外还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检验反应中是否有O2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Na2O2已反应完全,为确定C中固体产物的成分,甲设计如下实验:
得出结论:产物是Na2SO4.
该方案是否合理____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晶体中最基本的重复单元称之为晶胞。NaCl晶体结构如右图所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手段越来越多,测定精确度也越来越高。现有一简单可行的测定方法,具体步骤如下:①将固体食盐研细,干燥后,准确称取m gNaCl固体并转移到定容仪器A中。②用滴定管向仪器A中加苯,并不断振荡,继续加苯至A仪器的刻度线,计算出NaCl固体的体积为VmL。回答下列问题:
⑴步骤①中A仪器最好用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量筒    B.烧杯     C.容量瓶     D.试管
(2)步骤②中是用酸式滴定管还是用碱式滴定管                   ,
⑶能否用水代替苯______  ---_,其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_   
⑷经X射线衍射测得NaCl晶胞中最邻近的Na+ 和Cl- 平均距离为a cm,则利用上述
方法测得的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表达式为NA=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⑸纳米材料的表面原子占原子数的比例极大,这是它具有许多特殊性质的原因,假设某氯化钠纳米颗粒的大小和形状恰好等于氯化钠晶胞的大小和形状,则这种纳米颗粒的表面原子占总原子数的百分比为______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参考答案:
⑴C   (2)酸式滴定管;(3)否; 水会溶解NaCl,不能准确测出NaCl固体的体积  
(4)NA=                         
(5)  %
18. 钛呈银白色,因它坚硬、强度大、耐热、密度小,被称为高技术金属.目前生产钛采用氯化法,即将金红石或钛铁矿与焦炭混合,通入氯气并加热制得TiCl4:
2FeTiO3+7Cl2+6C2TiCl4+2FeCl3+6CO;  TiO2+2Cl2+2CTiCl4+2CO
将TiCl4蒸馏并提纯,在氩气保护下与镁共热得到钛:TiCl4+2MgTi+2MgCl2
MgCl2和过量Mg用稀盐酸溶解后得海绵状钛,再在真空熔化铸成钛锭.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钛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
(2)与CO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为      (填化学式).
(3)在CH2Cl2、C6H6、CO2、C2H4中,碳原子采取sp杂化的分子有     .
(4)C60用做比金属及其合金更为有效的新型吸氢材料,其分子结构中每一个C原子皆为SP2杂化,含多个σ键和π键,36gC60最多可以吸收标准状况下的氢气      L.
(5)与钛同周期的另一种元素钴(Co)可形成分子式均为Co(NH3)5BrSO4的两种配合物,其中一种化学式为
[Co(NH3)5Br]SO4,往其溶液中加BaCl2溶液时,现象是       ;往另一种配合物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时,无明显现象,若加入AgNO3溶液时,产生淡黄色沉淀,则第二种配合物的化学式为         .
(6)在自然界中TiO2有金红石、板钛矿、锐钛矿三种晶型,其中金红石的晶胞如图所示,则其中Ti4+的配位数为   .
参考答案:
(1)3d24s2;
(2)CN﹣(或NO+、C22﹣);
(3)CO2;
(4);
(5)产生白色沉淀;[Co(NH3)5SO4]Br;
(6)6
【考点】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分析】(1)钛是22号元素,其原子核外有22个电子,3d、4s电子为其价电子,根据构造原理书写;
(2)根据等电子体的定义,只要原子数目和电子总数(或价电子总数)相同就是等电子体;
(3)根据价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原子的杂化方式,价层电子对个数=σ键个数+孤电子对个数;
(4)每个碳原子周围有一个碳碳双键和两个碳碳单键,均为两个碳原子共用,,而每个双键中有1个σ键、1个π键;计算36g C60的物质的量,结合分子含有30个C=C双键计算吸收氢气的体积;
(5)配合物由内界和外界组成,配合物溶于水发生电离生成内界离子(络离子)和外界离子,加入AgNO3溶液时,无明显现象,说明溴离子为配合物的内界配体,加BaCl2溶液时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硫酸根离子为外界离子,据此书写配离子化学式;
(6)观察晶胞,数数Ti周围距离最近的O的个数即为Ti的配位数.
【解答】解:(1)Ti是22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24s2,价电子排布式为为3d24s2;
故答案为:3d24s2;
(2)根据等电子体的定义,CO的等电子体必须是双原子分子或离子,且电子总数相等,如果是阳离子离子,原子序数之和减去所带电荷数值等于电子数,如:NO+,O22+,如果是阴离子,原子序数之和加上所带电荷数值等于电子数,如CN﹣,C22﹣;
故答案为:CN﹣(或NO+、C22﹣);
(3)CH2Cl2中价层电子对个数=4+(4﹣4×1)=4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C原子采用sp3杂化,C6H6连接3个原子,形成3个θ键,无孤电子对,属于sp2杂化,CO2分子中C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是2且不含孤电子对,为直线形分子,所以碳原子采取sp杂化,C2H4中每个碳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为3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C原子采用sp2杂化,
故答案为:CO2;
(4)C60分子中每个碳原子周围有一个碳碳双键和两个碳碳单键,均为两个碳原子共用,,而每个双键中有1个σ键、1个π键,故该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个数比3:1,36g C60的物质的量为=,×30=,×=.
故答案为:;
(5)配合物由内界和外界组成,配合物溶于水发生电离生成内界离子(络离子)和外界离子,其中一种化学式为[Co(NH3)5Br]SO4,硫酸根离子为外界离子,往其溶液中加BaCl2溶液时,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往另一种配合物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时,无明显现象,说明硫酸根离子为配合物的内界配体,若加入AgNO3溶液时,产生淡黄色沉淀,说明溴离子为配合物的外界配体,所以化学式为[Co (NH3)5SO4]Br,
故答案为:产生白色沉淀;[Co (NH3)5SO4]Br;
(6)观察晶胞结构,可知每个钛周围距离最近的氧原子有6个,即钛的配位数为6,
故答案为:6.
19. 已知在某温度T℃时,某稀硫酸和盐酸混合液中,c(H+)=10﹣amol?L﹣1,c(OH﹣)=10﹣bmol?L﹣1,已知a+b=12.向20mL该混合酸溶液中逐滴加入pH=11Ba(OH)2溶液,生成BaSO4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当加入60mL Ba(OH)2溶液时,C点溶液的pH=6(体积变化忽略不计),试计算:
(1)最初混合酸溶液中c(HCl)=    ;
(2)图中 点BaSO4就已被完全沉淀,质量为   克;
(3)B点pH= (第(3)步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已知lg3=).
参考答案:
(1)
(2)A;
(3)
 
【考点】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
【分析】(1)该温度下,Kw=10﹣a×10﹣b=10﹣(a+b)=10﹣12,pH=11的Ba(OH)2溶液中c(OH﹣)=,c(Ba2+)=c(OH﹣)=,加入20mLBa(OH)2溶液时,沉淀量达最大,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恰好反应,根据n=cV计算该阶段消耗的n(Ba2+),由离子守恒可知n(H2SO4)=n(BaSO4).
加入60mLBa(OH)2溶液时,溶液的pH=6,呈中性,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恰好反应,据此计算混合溶液中n(H+),溶液中n(HCl)=n(H+)﹣2n(H2SO4),再根据c=计算原混合溶液中c(HCl);
(2)A点沉淀量达最大,硫酸与氢氧化钡恰好反应,由离子守恒可知n(H2SO4)=n(BaSO4);
(3)根据消耗的氢氧化钡计算B点参加反应的氢离子物质的量,进而计算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根据pH=﹣lgc(H+)计算B点pH值.
【解答】解:(1)该温度下,Kw=10﹣a×10﹣b=10﹣(a+b)=10﹣12,pH=11的Ba(OH)2溶液中c(OH﹣)=,c(Ba2+)=c(OH﹣)=,
加入20mLBa(OH)2溶液时,沉淀量达最大,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恰好反应,该阶段消耗的n(Ba2+)=×=,由离子守恒可知n(H2SO4)=n(BaSO4)=,加入60mLBa(OH)2溶液时,溶液的pH=6,呈中性,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恰好反应,故混合溶液中n(H+)=n(OH﹣)=×=,溶液中n(HCl)=﹣2×=,
故原混合溶液中c(HCl)==,
故答案为:;
(2)A点沉淀量达最大,硫酸与氢氧化钡恰好反应,由离子守恒可知n(H2SO4)=n(BaSO4)=,;
故答案为:A;;
(3)×=,故参加反应的氢离子为=,﹣=,氢离子浓度为=mol/L,此时溶液pH=﹣lg=,故答案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