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论叶嘉莹对王国维文艺思想的阐释16k.doc

格式:doc   大小:76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论叶嘉莹对王国维文艺思想的阐释16k.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8/5/19 文件大小:7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叶嘉莹对王国维文艺思想的阐释16k.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叶嘉莹对王国维文艺思想的阐释
程梦兰(指导教师,王守雪)
(湖北师范学院文理学院中文系湖北黄石 435002)
摘要:王国维是我国近代史上的著名学者,他的文艺思想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向来极受学术界重视。叶嘉莹先生作为研究王国维思想的佼佼者,很早就接触到王国维的文艺思想,并从此开始了她的词学研究之路。本文就是立足于叶嘉莹的角度,通过对几位学者关于王国维学说的阐释的内容加以分析,来讨论叶嘉莹先生对于王国维文艺思想的阐释以及她是如何接受和发展王国维思想的。
关键词:叶嘉莹王国维“境界说”“隔”与“不隔”
中图分类号:I207
Thoughts on Literature and Art of Ye Jiaying Explanation
Cheng Menglan (Tutor:Wang Shouxue)
(College of Chinese,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 of Hubei Normal University,Huangshi435002,China)
Abstract:Wang Guowei was a famous modern Chinese history scholar, his art thinking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has always been highly academic attention. Mr. Ye Jiaying Wang Guowei thought as a research leader, early access to Wang's literary thought, and from then on her study of the way the word.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angle of Ye Jiaying, Wang Guowei by several scholars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tents of the theory to analyze, to discuss Mr. Ye Jiaying for Literature and Art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ought and how she thought the accep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Wang Guowei.
Key words:Ye Jiaying Wang Guowei Theory of realm Separated and not separated
论叶嘉莹对王国维文艺思想的阐释
程梦兰(指导教师,王守雪)
(湖北师范学院文理学院中文系湖北黄石 435002)
王国维是我国近代史上的著名学者,他的文艺思想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向来极受学术界重视。叶嘉莹先生作为研究王国维思想的佼佼者,很早就接触到王国维的文艺思想,并从此开始了她的词学研究之路。
一、叶嘉莹对王国维文艺思想的研究历程
叶嘉莹在谈到其早期学****诗词的经历时说到,她11岁那年以同等学历考入初中时,母亲为她买了一套《词学小丛书》,书后附有王国维《人间词话》一卷。“当时我对诗词的欣赏,可以说是仍处于朦胧的状态中,虽有主观直觉之爱赏,但却因为说不出一个所以然的道理来,所以丝毫也不敢自信。直到读了《人间词话》以后,才恍如在暗室中的人得到了一丝光照,往往因为其中的某些言语,与我自己的感受有一点暗合之处,而为之怦然心动,欣喜无已”。[1](前言P16)就是这一卷《人间词话》,叶嘉莹开始了对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的关注及研究。然而“我对所提出的‘境界’一辞却始终感到模糊,不能为之找到一种明白的解说”在最开始叶嘉莹先生对于王国维理论的理解处在朦胧的状态,但是这种困惑就成为了她想要对《人间词话》这本著作做出一种理论值探寻的最大动力。
叶嘉莹先生对文学理论加以研讨的最早一篇论文是在50年代末期写的《由〈人间词话〉谈到诗歌的欣赏》,虽然先生当时对于《人间词话》中“境界”一辞仍自觉理解尚浅,但是叶嘉莹先生也认为这是为其以后研究王国维奠下了起步的基石的文稿。
1970年暑假,叶嘉莹到哈佛,“当时我是抱着对‘清者’之品格持守的景仰,开始我对静安先生之研究”。“夜晚,整个图书馆中空无一人,当我从两侧列满书架的黑暗的长长的通路上走过时,有时我竟会有一种静安先生的精魂似乎就徘徊在附近的感觉。”[1](P17)叶嘉莹先生将这一年作为了她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在撰写《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一书时,叶先生在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