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论金岳霖的翻译思想及翻译哲学思想
刘邦凡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4)
摘要: 金岳霖的翻译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翻译要意味并进,“翻译”需要哲学。而他的翻译哲学思想主要包括:翻译的方法是非唯主,翻译的本质是官能对外物(语言和文化)的非唯主呈现,翻译的过程是语言间的实证与分析。
关键词:金岳霖,翻译思想,翻译哲学思想, 《知识论》。
一、翻译与翻译哲学
关于“翻译”的定义,一直是翻译界争论不休的问题,可以肯定地说,不同的翻译家都有对“翻译”定义或内涵的不同理解与把握,这是由翻译的复杂性与外物性所决定的。尽管翻译理论中有很多关于翻译的定义,但这些定义大多是语言学及翻译工作者和研究者从文化、语言翻译角度去理解的,较少看到从哲学的角度去把握,也较少看到哲学工作者(尤其是哲学家们)考虑这个问题。贺麟先生很早就给“翻译”下了明确定义,他:“从哲学上讲,所谓翻译又是什么意思呢?翻译乃是译者( interpreter )与原本( text )之间的一种交往活动( communication ),这种活动包含了理解、解读、领会、翻译等诸多环节,其客观化的结果即为译文( translation ),它是译者与原本之间交往活动的凝结和完成”。
“翻译”概念事实上是包含三个外延,一是通常所说的不同语言间所进行的语言翻译行为、过程或结果;二是同一语言内,不同时代或不同地域所造成的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与符号之间的转译和理解;三是同一语言内的不同语言符号单位之间的解释与沟通。同时,这三种翻译还有人为的和机器的区别,不过我们认为一切诸如以电脑为手段的机器翻译都最终是受人的操纵的,因此我们撇开机器翻译而只管人为的翻译了。
第一种“翻译”可以称之为“语言翻译”( translation ),可以理解为狭义的“翻译”,通常我们所说的“翻译”也就指这种“翻译”。第二种“翻译”可称之为“释义翻译”,简称“释义”( comprehension ),第三种“翻译”可称之为“注释翻译”,简称“注释”( annotation n)。“语言翻译”比较于“释义”与“注释”,对人、对物(包括对语言)的要求要高得多,“释义”与“注释”只是“语言翻译”的一个侧面、一个环节、一个层次,解决了“翻译”的问题,“释义”与“注释”的诸多问题也可迎刃而解。因此,我们所谓的“翻译”通常就只是指“语言翻译”。
“什么是翻译哲学”( Translation Philosophy )?翻译哲学实则应是分析哲学或语言哲学的范畴,它是翻译的过程(步骤)、技巧(技术)、方法、方式(模式)、环节(层次)、原理(原则)、价值、本质、心理、道德等等一系列问题的所谓一般性的总的看法。它离不开人们的抽象与概括,总是人们对翻译实践的具体分析的结果。离开人对翻译的分析无所谓对翻译的一般的总的看法,一切翻译理论与翻译观点,都以对翻译进行分析作为原初的动力。同时,所谓系统化和理论化的翻译观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具体指导于翻译本身,而往往是那些就事论事的翻译观点却总是对类似的事(翻译)奏效的。因此,翻译哲学是一个非本体论体系,它在语言哲学与分析哲学之间。它应该被定义为:关于翻译和翻译理论的精深分析及其总的一般的看法。这表明,翻译哲学有两个层次的研究对象,一是翻译,二是翻译理论。前者是翻译哲学的直接对象,形成对翻译的直观的实证的哲学认识(分析),后者是翻译哲学的间接对象,形成对翻译的总体的理论性的哲学认识(分析)。我们也不完全排除对翻译及其理论形成一些总的一般的看法即翻译观,我们只是说总体的、一般的翻译观或者系统化和理论化的翻译观不仅仅才是翻译哲学所要得出的结果。而其它的东西(对翻译和翻译理论精深的分析)也是翻译哲学所结出的“果实”,而且,我们认为结出这样的“果实”更为重要更为必要,是翻译哲学的首要任务。另外,翻译哲学不应是呆板的对其研究对象的静态描述,而更应是对其研究对象的动态分析。对于直接对象(翻译)而言更应是动态分析,对于间接对象(翻译理论)或许静态描述(分析)的成份要多一些。当然,翻译哲学的主体手段是静态描述与动态分析的结合。由此,翻译哲学不是简单的“翻译加上哲学”,诚然翻译活动需要哲学思考,翻译实践、翻译研究需要哲学指导,翻译教学需要哲学为方法为工具,但这都不能叫做“翻译哲学”,因为关于翻译的哲学思考究其本质只是思考者操持某种哲学理论去评价翻译及其理论而已。例如,从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去认识翻译的过程、功能与本质等,固然这些内容或许可以发展升华为翻译哲学的内容,但这不可能成为主要内容,翻译哲学的主要内容在于就事论事,在于对翻译、对翻译理论作实证的直观分析。
二、金岳霖的翻译思想
我们曾经以金先生所著《知识论》使用或引用英文为例,从中得出金先生的翻译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