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论王国维翻译思想.doc

格式:doc   大小:109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王国维翻译思想.doc

上传人:zbptpek785 2017/5/26 文件大小:10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王国维翻译思想.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论王国维翻译思想摘要: 王国维没有系统阐述过外国语和中国语的翻译理论, 但其著作和文章中多涉及这一领域, 再加上他自己丰富的翻译实践, 总结其翻译思想可概括为: 翻译并非易事, 要慎重对待; 字词翻译力求准确, 适当借助外来译词; 句段的翻译应完整统一, 不可无辜增删其意义; 诗歌翻译应注重其自身艺术特色等关健词:王国维翻译思想王国维并没有明确阐明过自己的翻译思想或理论,但是在他的专著、文章里,却多次涉及翻译问题,对外国语和中国语(以下简称为汉语)之间的翻译, 如英语、汉语之间的翻译, 或日语、汉语之间的互译, 都有着自己精准、独到的见解,分析研究这些散见于各篇文章中的翻译思想,不仅是对王国维学术的另一个维度的考察,也对丰富和发展中国的翻译理论,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参考意义。综括王国维的翻译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翻译并非易事,要注重方法,慎重对待语言是思想的反映, 各个国家的国民思想不一样, 语言内容自然不一样,“夫言语者,代表国民之思想者也。思想之精粗广狭,视言语之精粗广狭以为准, ……是非独两国民之言语间广狭精粗之异焉而已,国民之性质各有所特长, 其思想所造之处各异, 故其言语或繁于此而简于彼, 或精于甲而疏于乙,此在文化相若之国犹然,况其稍有轩轾者乎!”[1] 所以, 2 要找到和一种语言完全匹配对等的另一种语言,不仅在理论上行不通,在实践上也是不可能的。王国维也曾慨叹:“周秦之言语,至翻译佛典之时代而苦其不足; 近世之言语, 至翻译西籍时而又苦其不足。”[2] “然亦不能尽为译者咎也。中国语之不能译为外国语者, 何可胜道!”[3] 。对于这样一种理论困境和实践难题, 在进行翻译时, 不能贸然行事, 也不能裹足不前。既要理性对待, 又要灵活处理。依据王国维学术大师的一贯治学态度和方法, 可以认定他也是把翻译视为学术, 认真对待的。著名学者陈寅恪在评价王国维的文艺批评及小说戏曲之作时曾说是“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征”[4] 此论断用在王国维对待翻译问题上,也应当是恰当的。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说“凡立一义, 必凭证据; 无证据而以臆度者在所不摒”[5] 用在王国维身上,同样并不为过。在对待他人的译文上, 也要一分为二, 辩证地看待问题, 即要清醒看到其不足, 也不能随意抹杀其成绩。正如王国维在批评辜鸿铭文章《书辜氏汤生英译后》二十年后的附记中所说:“读者若以此而抹杀辜君,则不独非鄙人今日之意,亦非二十年前作此文之旨也。”[6] 二、字词翻译力求准确,适当借助外来词字词翻译力求准确, 贴切, 尤其是对一些概念性、抽象性的专有名词, 更要谨严。王国维评价严复在英汉翻译时是“严氏造语之工者故多, 而其不当者亦复不少”[7] , 可谓极为中肯。并举 evolution 和 sympathy 两单词的译义作例子:“兹笔其最著者,如 Evolution 之为‘天演’也, Sympath y 之为‘善相感’也。而天演之于进化,善相感之于同情,其对 Evolutio n 与 Sympathy 之本义,孰得孰失,孰明孰昧,凡少有外国语之知识者,宁 3 俟终朝而决哉!”[8] 他对辜鸿铭用英语翻译《中庸》“是以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恐惧乎其所不闻”一句中“其”字, 表示赞同, 认为“其于‘其’一字之训, 则得矣”, 但又指出,“而辜氏之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