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Resources Science
32 10 2010 10 2010 32 10 1943-1954 32 10 2010
第卷第期年月, ( ): Vol. ,No. Oct.,
1007-7588 2010 10-1943-12
文章编号: ( )
近50年来气候变化对西藏“一江两河”地区
农业气候热量资源的影响
1 2 1 1 1 1 1
张戈丽,,欧阳华,周才平,徐兴良,张宪洲,武俊喜
1. 100101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
2. 100049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摘要:作物布局与种植结构是长期适应气候变化的结果。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农业气候资源相应发
生变化,对区域农业生态系统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分析区域农业气候热量资源的变化特征,为充分利用热量
资源以及指导区域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西藏“一江两河”农区是西藏最重要的农作物集中分布区,农业气候资
源的变化必然对该区作物和牧草的生长产生影响。本文基于“一江两河”地区主要站点的气象数据,采用平均气
≥0℃≥10℃
温、和初日、终日、持续日数和积温作为农业气候热量资源的指标,分析“一江两河”地区农业气候热量
资源年际变化趋势及其热量资源变化在年内的分配。结果表明:①“一江两河”地区气温显著升高,增温以冬季最
≥0℃≥10℃
为明显;热量资源年际变化表现出显著的增加趋势;②研究区主要代表气象站点表现出和初日提前,
≥0℃ 3
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延长的趋势;③从研究区各站点逐月积温年际变化来看, 积温在春季增幅明显,尤其以
≥10℃ 8-10
月积温增加明显; 积温月增加幅度较其他月份明显;④热量资源的增加正值作物或牧草生长始末期,热
量的增加将影响作物或牧草的生长,如拉萨地区适宜冬小麦播种期明显推迟。
关键词:农业气候热量资源;气候变化;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积温
1 引言通过全年、四季或作物生长期内的均温、积温、日照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各国学者普遍关注的焦时数、降水量、无霜期、参考作物蒸散量等指标从时
[9-13]
点。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第四次评空尺度反映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其中时
100 1906 -2005
估报告指出,最近年( 年年)地表平均间尺度上的变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全年或季节的年
℃ -℃
温度增加( )[1]。近百年来我国气际变化,忽略了农业气候资源年际变化在年内的分
候也发生显著的变化,与全球气温变化总趋势基本配,这样不能较好地体现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对作物
[2 3]
一致, 。位于亚洲腹地的青藏高原地区,相对于其生长、农事活动等的影响。
他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青藏高原地区作为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区,许
[4 5]
更为敏感,并表现出与全球变化一致的增温过程, 。多学者对该地区进行了大量气候资源变化的相关
[14-17]
气候变化与农业生态系统关系密切,任何程度研究,但结合地区作物生长的农业气候资源研
[18]
的气候变化都会给农业生产及其相关过程带来潜究较少,对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的农业气候资源
在或显著的影响,如作物生长与发育、空间布局、作研究更是缺乏。“一江两河”地区是西藏重要的农作
物产量等方面[6-8]。气候变化通过影响农业气候资物集中分布区,有“高原粮仓”之称,该农区相对平
源变化,进而影响农业生态系统。在全球气候变暖原地区,热量水平低,有效性高,有利于喜凉作物的
的背景下,有关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已为学者所关生长发育和高产的形成,另一方面,降水较少,农业
注,并在我国典型农区开展了大量相关研究,主要生产主要依靠“一江两河”流域水资源进行农业灌
2010-03-24 2010-07-10
收稿日期: ;修订日期:
2009 200906003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年度自主部署创新项目(编号: )。
glzhsd@
作者简介:张戈丽,女,山东淄博人,博士生,主要从事有关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等相关研究。E-mail:
******@igsnrr.
通讯作者:欧阳华,E-mail:
1944
资源科学 32 10
第卷第期
18
溉,因此热量资源成为该区作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南麓,包括拉萨、山南、日喀则三个地市的个县和
1
子[19]。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一江两河”地区农业县级市区(图)。该区属藏南湖盆谷地区,谷地宽
气候资源将发生怎样变化?是否影响作物生长发窄相间,一束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