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汇源工厂基础管理工具
孙晋强
20100909
1
什么是管理
管理理论的发展
管理方法
管理工具
2
(科学管理理论)
把人看为“经济人”,把人看成会说话的机器。认为人的活动仅仅出于个人的经济动机,忽视员工之间的交往及个人的感情、态度等社会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代表人物:泰勒(Frederick W. Taylor)
法约尔(Henri Fayol)
管理的发展
3
泰勒制 7 大内容
1,研究人机关系,重视劳动效率。
2,进行动作分析,详细分析劳动过程中工人的动作状况。
3,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
4,对劳动条件、劳动环境和劳动过程的服务工作,也进行了初步的科学研究,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数据。
5,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6,在企业管理体制方面,泰勒将原实行的军队管理式直线制,改变为以计划管理为中心的职能制。
7,以新的作业方法和作业标准培训新工人,从参加工作开始就打好基础。
4
去除7大浪费
生产过量的浪费;
窝工造成的浪费;
搬运上的浪费;
加工本身的浪费;
库存的浪费;
操作上的浪费;
制成次品的浪费。
5
14 条原则
;
;
;
;
;
;
;
8. 集权;
9. 等级制度;
;
;
;
;
。
6
2,行为科学学派
起源于梅奥(Elton Mayo)的著名的霍桑实验,把人看成“社会人”。
代表: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求层次激励理论
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
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的X,Y理论
洛尔施(Joy Lorsch),莫尔斯(John Morse)超Y理论
(William Ouchi) Z理论
7
激励过程
只有尚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才能对行为起激励作用。
尚未满足的需要
为目标所驱使的行为
需要的满足
8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研究组织激励时应用得最广泛的理论。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感情和归属的需求、受人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9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
激励因素(6):
工作上的成就感;受到重视;提升;工作本身的性质;个人发展的可能性;责任。
保健因素(10):
企业的政策与行政管理;监督;与上级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与下级的关系;工资;工作安全;个人生活;工作条件;地位。
“激励因素”基本上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的, “保健因素”基本都是属于工作环境和工作关系的。
“保健因素”是必需的,不过它一旦使不满意中和以后,就不能产生更积极的效果。只有“激励因素”才能使人们有更好的工作成绩。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