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茯苓菌种质量标准及检验规程.doc

格式:doc   大小:66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茯苓菌种质量标准及检验规程.doc

上传人:ttteee8 2018/11/12 文件大小:6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茯苓菌种质量标准及检验规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茯苓菌种质U标准及检验规程【摘要】0的规范茯苓菌种分离、培育方法,制定茯苓菌种质量标准及检验规程。方法在传统产区选择2〜3代,,进行(母种、原种、栽培种)的分离与培养。结果制定了茯苓菌种质量标准及检验规程。结论标准及规程的建立保证了茯苓菌种的质量。【关键词】茯苓菌种质量标准检验规程茯苓为传统常用中药材,在我国有着两千多年应用历史[1],人工栽培的尝试始见于一千五百多年前南北朝时期的《本草经集注》,爰至南宋,栽培技术已臻完备,宋《癸辛杂识》记载的使川新鲜菌核作种的“陶引栽培”方法,一直沿用至20世纪60年代[2]。20世纪70年代初,在平中农业大学杨新美教授指导十\湖北成功地研制出“茯苓纯菌丝菌种”,并以其代替传统“肉引”作为种源,开创了茯苓的“菌种栽培”[3]。该种技术经三十多年应用,已在全国广泛推广。但是,由于各地在菌种分离、培育等具体方法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导致菌种质量不一[4]。1999〜2002年,本课题组在承担“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茯苓药材规范化种植研宄”期间,初步规范了茯苓菌种分离、培育方法,制定Y茯苓菌种质量标准及检验规程。目前,该项研宂仍在继续进行。现将该项工作的初试情况报道如丁。1茯苓菌种的分级用于分离茯苓菌种的鲜茯苓菌核称为种苓,由种苓直接分离、培育的一级菌种,称为茯苓母种;母种经扩大培育的二级歯种,称为茯苓原种;原种经扩大培育的三级菌种,直接用于栽培种植,称为茯苓栽培菌种。,选择优良栽培菌株(品系),提前进行培育;在栽培培育出的新鲜菌核中,进行认真挑选。〜3代,;个体较大,近球形;外皮较薄,颜色黄棕色或淡棕色,有明显的白色或淡棕色裂纹;生长旺盛,切或掰开后,内部苓***白,茯苓气味浓郁,有较多乳白色或淡青色浆汁渗出汐卜皮完整,无虫咬损伤,无腐烂异样。;若需哲短储存或运往他地使用,必须埋在湿沙内,以防干燥。(去皮)200g,葡萄糖20g,松根或松木屑煎汁40ml,琼脂20g,水1000ml;将松根(或松木屑)加适量水(以淹没2〜3cm为度),煎煮30min,用八层纱布(用水浸湿后拧干)过滤,取滤液静置lh使沉降,取上清液浓缩至约40ml,备用。将马铃薯去皮(挖去发芽薯块芽眼),洗浄,切成薄片,用水冲洗干浄,称取200g,加水1000ml,煮沸至软而不烂为度,用八层纱布(用水浸湿后拧干)过滤,取滤液。称取琼脂20g,加入马铃薯滤液屮,煮至全部溶化。溶液屮加入葡萄糖,搅拌溶化,再加入松根(或松木屑)煎汁,并加水补足1000ml,分装于试管或三角瓶屮;将配制的母种培养基罝高压灭菌锅内,(°C)灭菌30min;试管趁热摆放斜面,冷却后,备用。%,松木屑10%,营养液(1%蔗糖、%***铵或硫酸铵);将麦粒精选,除去瘪粒、杂质,洗净,置40°C左右温度的营养液中浸泡10h,取岀,滤干。将滤出的小麦粒与5%松木屑混拌均匀,装入400ml盐水瓶或聚丙烯硬塑料瓶内,边装料边振摇,并用扁形铁钩或木棒稍压实,使之均匀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