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姓名:吴权权
学号:2009082190
药物综述报告
--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
肾上腺素能受体学说及其药理学效应
肾上腺素能受体学说最早由Ahlquist于1948年提出,把位于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能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称为肾上腺素能受体。,把α肾上腺素能受体分为α1和α2两个亚型。1988年Bylund等又将α2亚型分为α2A、α2B、α2C及α2D4个异构受体。20世纪90年代初期,Kobillka及Regan等学者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从人血小板及肾脏成功的克隆了α2亚型的氨基酸序列,Millan等利用放射免疫技术证明在脊髓激动α2肾上腺素能受体主要介导α2A受体。α1肾上腺素能受体主要位于神经末梢突触后膜,α2受体位于突触前膜。α1和α2受体两者在药理学效应方面有所不同:(1) 外周神经系统中α受体效应,主要表现为突触后肾上腺素能作用,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等机制。位于突触前的α1受体通过负反馈作用起到自动调节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用,同时也调节交感神经节后胆碱能神经释放乙酰胆碱。(2) 中枢神经系统α2受体广泛分布于动物和人体的大脑,包括皮质区、蓝斑核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细胞体等的突触前与突触后,中枢α1受体主要与NE的释放、增加中枢肾上腺素水平等有关。位于突触前的α2受体主要抑制中枢NE合成及通过负反馈作用自动调节NE的释放,降低中枢神经NE水平。随着研究的深入已知α2受体不仅存在于肾上腺素能神经,也存在于5—羟色胺和乙酰胆碱能神经末梢,并已从牛和大鼠脑内分离出α2受体的内源性配体,即内源性可乐定样物质。
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效应机制
α2肾上腺素能受体由多肽单链组成,亚型之间有高度同源性,在415~480个氨基酸之间共有1个长链及7个跨膜疏水区。放射免疫技术研究发现,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有4个跨膜区可以和内源性配体相结合。α2受体在膜表面浓度非常低,用一般的方法难以测定,通过放射性标记配体的方法发现不同肾上腺素能受体莫内蛋白质部分均十分类似并与肾上腺素能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发生效应,在胞质侧受体与鸟嘌呤核苷酸家和蛋白相连接。并发现脑内可有3种α2异构受体,而且至少有4种不同的G蛋白与α2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包括G1-3和G0,从而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跨膜离子通道或细胞内第二信使。通常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活具有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减少cAMP生成与积聚的作用;同时抑制前列腺素E1对腺苷酸环化酶的激活,从而使突触后膜激动性降低,细胞兴奋效应降低。其他有关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效应机制是通过对膜表面相应离子通道的作用,包括K+外流和抑制神经细胞Ca+内流,增加血小板Na+-H+交换以及影响磷酸肌醇代谢而发挥作用的。
药理作用及特点
利用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来增进麻醉药作用、稳定血流动力学以及椎管内镇痛是临床应用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的主要目的,对α2肾上腺素能受体亚型的研究也是未来寻找高度选择性和特异性麻醉药及镇痛药的方向之一。
1) 增强全麻药的作用凡影响中枢肾上腺素能系统的药物,均可改变麻醉药的需要量。增加中枢α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