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唐代学校教育.doc

格式:doc   大小:94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唐代学校教育.doc

上传人:cjl201702 2019/3/24 文件大小:9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唐代学校教育.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班级:师范学院08级小学教育组员:10EN408010149赵思源、10EN408010150万莉、10EN408010152卓艳辉、10EN408010161王双亚、10EN408010159张仁静、10EN408010164张秀梅、2008408010118张孔雪、2008408010147王道好唐代学校教育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发展的鼎盛时期。学校种类齐全,管理之严密,生徒之众多,不仅超过了以往各代,即便与同处在中世纪的欧洲学校教育相比,也远远超过了后者,开创了中华民族古代学校教育史的新局面。因此,唐朝学校教育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制度的典型。一、唐代学校发展的背景隋朝统一后,为了巩固统治,在教育上采取了一些措施:隋文帝即位初期,对教育事业有所重视,从中央到地方广泛建立了学校,号召人们学经习礼。他亲临国学视察,奖励学业优秀的学生。为了加强对教育事业的管理和领导,在中央设置了国子寺,内设祭酒1人,总管教育事业,下有属官主簿、寻事各1人。国子寺负责管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和算学。国子寺及国子祭酒的设置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设立专门管理教育的政府机构和官员,标志着我国封建教育已经发展到了能独立于其他部门的时代。这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书学和算学的创建也标志着我国封建专科学校的多样化。隋文帝还在太常寺下属的太医署和太卜署中分别设置了医博士、助教各2人;按摩博士、咒禁博士各2人,太卜博士、助教各2人;相博士、助教各1人。另外在太仆寺中设有兽医博士,大理寺中设有律博士,这位唐朝医学、律学的创建奠定了基础。隋朝在地方上也设置了州县学等。这些措施在隋朝统治的较短时间内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但对唐朝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唐朝教育就是在隋朝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此外,唐时期学校教育的发展与其各个阶段文教政策的变化也有很大的关系。抬高儒家的统治者重视发展以传授经学为内容的封建官学;抬高佛教的统治者不重视封建官学的发展,而着眼于扩建佛寺,发展佛教教育;重视道教的统治者便设立专门学习道教的学校,培养选拔道教人才,大力发展道教教育。二、唐朝学校教育发展的概况唐朝学校教育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从不完备到完备、从单一到复杂的过程。唐初百废待兴,唐高祖于618年恢复了国子学、太学和四门学,共有3000多名学生。地方州县学校也恢复招生,并对各校招生的标准和人数都做了规定。另外,又为皇族及功臣子弟开办了小学;在门下省设置了负责详正图籍,教授生徒的修文馆,后改为弘文馆;在太医署下创建了医学,有医博士、针博士、按摩博士等分科教授医学生。在管理体制上,一度把管理学校的国子监重归入太常寺,由太常寺来领导。唐太宗极为重视文教事业,先后令颜师古校订《五经定本》,孔颖达负责编撰《五经正义》,以此作为教材颁行天下。同时将国子学改为国子监,使国子监再次成为独立的教育行政机构,加强了对教育事业的管理和领导。628年,恢复了书学,次年又将医学教育推广到各个州府,要求各个府州皆立医学,设置医药博士,招出学生。632年,开设了律学,专门培养习法人才。在唐太宗的大力倡导下,学校教育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潮。当时,于国学增筑学舍至1200间。国子、太学、四门并增置生员,书、算二学各置博士、学生、绪生计2260员。兴旺发达的文教事业,不但统一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唐朝统治的稳定,而且使唐朝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一个中心。是时四方儒士,多抱负典籍,云会京师。四邻如高丽、百济、新罗、高昌等国,相相击遣子弟请入国学。内外诸生,济济洋洋,盛况空前。唐高宗执政的前期,学校教育事业继续发展。他命人重新审定了《五经正义》,作为明经科考试的标准,颁布了《律疏》,作为明法科考试的标准。656年,恢复了算学,以《十部算经》为学习内容。658年,他改革了学校教育的管理体制,把书学、律学和算学划归到各个专职行政机构,实行对口管理,具体来说,大理寺负责管理律学,秘书省负责管理书学,太史局负责管理算学。总而言之,唐高宗执政的前期,教育事业在继续发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高宗后期,大权旁落于武则天之手。武则天崇信佛教而不重儒学,对教育制度进行频繁的变动,任命一些不懂儒学的人担任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只重科举取士而不重学校育士,结果造成学堂荒芜,“学生不复习业,二十年间,学校殆废”。唐中宗复位后,恢复唐初建立的教育体系,修葺久废的学堂,广招学生,学校教育事业又开始复兴。唐玄宗时期,整顿政治,经济文化等空前繁荣,学校教育的发展也随之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唐玄宗二度亲临国学视察,颁布《求儒学诏》,鼓励人们读经习礼,涵养德性。当时,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相应的学校教育机构,里有里学,乡有乡学,府州县有府州县学,中央有中央官学,还允许私人办学。另外在内教坊中设有音声博士,第一曹博士,第二曹博士,京城也设置了左右教坊,掌管倡优杂技、音乐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