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终身教育观的提出1929年,英国成人教育专家耶克斯利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终身教育》,提出将教育看作是真正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活动。耶克斯利《终身教育》所体现的思想不断发展完善,并于1944年在英国教育法中得以体现,后又跨越国界,在法国和瑞士得以传播和发展。 1965年,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郎格让《论终身教育》报告书的发表,标志终身教育的真正概念化和体系化。该报告是保罗•郎格让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国际成人教育促进会上做的总结性报告。 1967年,联合国文化合作委员提出把终身教育作为其在教育方面全部工作的指导性观念。 1970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家教育年,把终身教育作为国家教育年的重要目标加以提出,标志终身教育的研究已从纯粹理论层面的研究向实践和政策层面转化。在1970年国家教育年规定的49项工程中,每一项都直接与终身教育有关。终身教育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广泛的认同。从1970-1972年,涉及终身学习的著作和阐述,表明了终身教育思想存在的客观合理性和传承性。 1976年美国通过《终身学习法》,1990年日本通过《终身学习振兴法》。终身教育的上升潮流在1996年达到顶峰,体现在《学习———财富蕴藏其中》,其指出终身教育的概念是进入21世纪的关键所在。二、终身教育观在中学物理教育的体现1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构建终身教育的基础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回顾物理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出物理实验自始自终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是经典物理学的建立和发展,还是现代物理学的进展都与物理实验息息相关。在中学物理教育中,物理课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更是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实验探究教学,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和开发学生学习能力,显得更加突出,尤为重要。通过实验可以使物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掘问题,激发其求知欲望,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热爱科学。兴趣是入门的向导,产生了兴趣学生们就乐意去学习这门学科。在兴趣的基础上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要求他们建立科学的探究方法发现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建立了这样的思维模式,可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样的方法去解决实际的问题。这也就是常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学物理教师应该从物理实验入手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建立科学的探究方法,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终身教育得到呵护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说过一句话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人的发现。这句话生动地告诉我们创新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我们要敢于猜敢于想,同时也应要求学生这样,别人想不到的你想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你做到了,这就是创新,这也是终身教育观的前提。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在中学物理教育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利用已有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中学物理教育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和物理方法,树立创造意识和志向,提高创造思维能力。进行科学创造需要掌握深厚的物理学知识,需要产生各种联想、想象和志向,提高创造思维能力,更需要加强物理方法的学习。因此,中学物理教育应帮助学生认识融会在教材中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