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6
文档名称:

正面管教.ppt

格式:ppt   大小:716KB   页数:4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正面管教.ppt

上传人:465784244 2019/7/4 文件大小:7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正面管教.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所必需的“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我能行。”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內省能力强:有能力理解个人的情绪,并能利用这种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人际沟通能力强:善于与他人合作,并在沟通、协作、协商、分享、共情和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友谊。整体把握能力强:以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限制以及行为后果判断能力强:运用智慧,根据适宜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惩罚造成的四个R愤恨(Resentment)-----“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报复(Revenge)-----“这回他们赢了,但我会扳回来的!”反叛(Rebellion)-------“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不是必须按他们的要求去做,退缩(Retreat)-----“我下次绝不让他抓到。”------“我是个坏孩子。”如果既不严厉也不娇纵,那该怎么办?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心灵纽带)是否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是否能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贡献、愿意合作)和善与坚定并行“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的重要性,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用语言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才是尊重孩子:“我看得出来你很失望(或者生气、心烦等等)。”“和善而坚定”的常用语等一下就轮到你啦。·我知道你能换一种尊重人的说法·我很在乎你,会等到我们能相互尊重时再继续谈。·我知道你能想出一个好办法。·要做,不要说。(例如,平静地默默握住孩子的手,向孩子演示该怎么做。)·我们待会儿再说这件事。现在应该上车了。(当孩子在商店发脾气时)“我们现在要离开商店,待会(或明天)再来。”正面管教工具废除惩罚废除娇纵和善而坚定给孩子培养“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的机会当心是什么在起作用(惩罚带来长期负面的效果)放弃荒诞的观念——“若想让孩子做得好就要先让他感觉糟”让孩子参与到设立限制中来问启发式的问题使用和善而坚定的话语几个基本概念自尊:一个容易造成错觉的概念如果我们认为自己能够给予孩子自尊,实际上就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只要孩子不认为自己的自尊取决于外在的他人的评价。否则孩子可能就会变成“讨好者”或他们就学会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而不是学会自我评价与内省。他们培养出来的是“他尊”,而不是“自尊”“赢得”孩子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例如,马丁内斯太太与我们分享了她下面的这个经历。她的女儿琳达,放学回到家,抱怨老师在全班面前朝她吼叫。马内斯太太双手杈腰,以一种指责的口气问道:“哼,你做了些什么?”琳达垂下眼帘,生气地回应道:“我什么也没做。”马丁内斯太太说:“得了吧,老师才不会无缘无故地吼学生呢。你到底做了些什么?”琳达阴着脸颓丧地坐在了沙发上,怒视着妈妈。马丁内斯太太继续以指责的口吻说道:“那么,你怎么做才能解决这个问题?”琳达怒气冲冲地回答道:“没什么可做的。”这时,马丁内斯太太想到了“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她深吸一口气,换了一种态度,以一种友善的语气说道:“我敢肯定老师当着其他人的面吼你,你觉得非常丢脸。”(第一步,表达理解)。琳达抬起头来,有些狐疑地望着妈妈。马丁内斯太太接着说:“我记得我上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算术考试,我站起来削铅笔,老师就当着全班的面吼了我。我觉得又丢脸又生气。”(第二步,表达出同情,而不是宽恕----并且告诉孩子自己也有类似经历。琳达这时感兴趣了。“真的?”她说,“我不过是向别人借支铅笔。我当然认为老师为这么点小事吼我很不公平。”马丁内斯太太说:“嗯,我很理解你肯定会那么想。你看能不能想一个什么办法,免得以后自己再这么难堪?”(第四步,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第三步在这个例子中没有必要。)琳达回答道:“我想我可以多准备几只铅笔,这样就不用找别人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