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学体育学生学业质量监控与评价指导意见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根据《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制定各年级体育学科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案。以检测学生是否达到体育学科国家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发展水平,学生是否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运动技能等相应的成绩标准。通过对学生学业水平、学科能力的检测,对各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估,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新课程标准,全面提高体育学科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体育素养,使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得到和谐发展,最终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一、监测的范围:初高中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知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知识。二、监测的内容:1、体育运动知识,身心健康知识,2、身体的形态、机能:7——12年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3、运动技术、技能:7—12年级田径、体操、球类、武术、韵律体操项目,新兴的与传统的体育项目,校本教材项目。4、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锻炼习惯的养成,掌握运动技能的情况。5、动机和表现动机和表现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体育课出勤主动参与学习情况参加课外活动情况合理安排锻炼时间运用脉搏测定运动负荷方法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的方法体育活动的自信心良好的意志品质体育活动中的合作意识体育活动中体育道德三、监测的形式:由各学校体育组根据学校具体情况,教学方案,分年级或者分初高中段进行。四、监测的时间:1、调查问卷式,均在初二年级和高二年级的第二学期中下旬进行。2、机能形态测试,各年级在每学年的第二学期进行。3、技术与技能测试,根据学校各年级课程计划内容而定,技术评价和能力达标各一项,评价标准参照教材。五、监测的分数构成1、身体的形态、机能40分2、运动技术、技能40分3、动机和表现10分4、知识与调查达卷10分六、评价等级:优为85分以上,良为75—84分,合格为60—74分,不合格为59分以下。说明:本方案作为各学校通过体育监测,了解学生的学习与老师的教学过程。要求各学校体育组认真研究具体操作办法,既要真实可信,又要简便易行。中学体育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