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诗·周南·卷耳》中的“采采”并非“采了又采”之意[权威资料].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诗·周南·卷耳》中的“采采”并非“采了又采”之意[权威资料].doc

上传人:wxc6688 2019/12/15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诗·周南·卷耳》中的“采采”并非“采了又采”之意[权威资料].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诗·周南·卷耳》中的“采采”并非“采了又采”之意[权威资料]《诗?周南?卷耳》中的“采采”并非“采了又采”之意【摘要】《诗经》中“采采卷耳”中的“采采”含义古今争议不断,本文结合各学者的学说,从诗经用例诗经用例多为叠音单纯词,未见其他重叠式动词,以及《诗经》中表示“采了又采”之意的句式另有其他来推断“采采”并非“采了又采”;从语法学的角度对被学者质疑为动词叠用式的词语进行分析,从而否定《诗经》中存在动词叠用式的用法;从音韵学的角度对“采采”可能是由表状貌的形容词音转而来进行推测。【关键词】诗经叠音单纯词动词叠用式音转“采采”叠用在《诗经》中共出现四次,分别是《周南?卷耳》中的“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周南?,],q》中的“采采,],q,薄言采之”;《曹凤?蜉蝣》中的“蜉蝣之子,采采衣服”以及《秦风?蒹葭》中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后两处的“采采”用法为形容词,表“众多;盛貌”含义的古今都无异义。而“采采卷耳”和“采采,],q”都有学者认为是动词叠用,但“采采,],q”中的“采采”若表示“采了又采”的含义的话,则与下文的“薄言采之”中表示动作“捋取”之意的“采”字重复,因而再把“采采”重复翻译为动词叠用式“采了又采”,意思上就显得重复赘余。进而“采采,],q”中的“采采”为形容词较为贴切。本文要讨论的是《卷耳》中的“采采”是否为动词叠用式,表示“采了又采”的含义。持有把“采采”训为动词叠用的观点的,古有《毛传》:“采采,事采之也。”朱熹《诗经集传》:“采采,非一采也。”今有马建忠《文通》:“采字,上读外动字,‘采采卷耳’。”1程俊英《诗经注析》中“采采,,窳擞,瘛~,何融在《略论汉语动词的重迭法》中更是把“采采卷耳”的“采采”作为“汉语动词早在周代就有了重迭使用的情形”。2另有一些学者,如丁声树认为“凡此叠字之在名词上者悉为形容词,无一例外为外动词者,足证‘采采卷耳’、‘采采,],q’亦必为形容词矣。”3同样,认为“采采”应为形容词,形容盛貌状,而非动词叠用的学者还有王力、杨伯峻、何乐士先生等。究竟“采采卷耳”中的“采采”是否为动词叠用式,这关系到汉语动词的语法发展问题,因而很有研究探讨的必要性。本文将结合各学者的阐述以及著作论文的观点,分别从诗经用例、语法、音韵三个方面对“采采卷耳”中的“采采”并非“采了又采”进行综述总结。一、诗经用例《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乐歌总集,其语法、语言使用特点与往后的散文又有不同,因而对于研究诗经中是否有动词叠用式的用法,最直接的是回到诗经的文本进行用例分析。(一)《诗经》中重叠使用的多为叠音单纯词叠音词为单纯词,这和重叠式合成词是有所不同的。叠音单纯词指单个音节独立开来无意义,必须把两个叠音的音节结合表示一个语素才有含义;而重叠式合成词是由两个词根重叠而成的词。根据郭锡良的《汉语史论集》,“全面考察《诗》>的353个叠音词,全是状态形容词。其中模拟声音的有49个,描绘景状的有308个,有4个叠音词(将将、简简、钦钦、雍雍)既用于拟声,又用于绘景。”4郭先生并没有把叠音词进行分类,而根据杨皎的《叠音词及其句法功能研究》则粗略细分“叠音单纯词有295个,约占叠音词总数的82%”。5由此可观《诗经》中叠音单纯词的使用数量之多。本文把《诗经》中的叠音单纯词分为两类,分别是表示描绘状貌的形容词和表示摹拟声音的拟声词。1、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