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实验一 生态系统小气候观测.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实验一 生态系统小气候观测.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3/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实验一 生态系统小气候观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实验一生态系统小气候观测一、实验目的通过对不同生态系统(农田、草地、林地)小环境的测定,掌握小气候测定和研究的方法,进一步理解不同生态系统下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农田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差异。二、实验性质和学时 1、实验性质:必修 2、实验学时: 3学时三、材料与用具照度计、热球式电热风速计、遥测通风干湿表、半导体温度计、地温表、烘箱、取土钻、天平、铝盒、钢卷尺、皮卷尺、测杆、支架、木箱、细绳、记录纸等;事先选定测定的田块。四、内容与方法不同生态系统(农田、草地、林地)光照、温度、水分、风速的测定。(一)观测地段的选择和测点设置 ,其次是观察条件要具备一致性和可比性。 ,各测点的距离不宜太大,既能客观反映所测小气候的特点,又不受周围环境所影响,特别要防止人为因素的干扰,测点的数目要根据观测的要求、人力和仪器设备等情况来确定。对于农田系统,测点高度要根据作物生长情况、待测气候要素特点和研究目的来确定。通常农田温度的观测取 20 cm 、 100 cm 株高和 150 cm 3个高度。 20 cm 处代表贴地层情况; 100 cm 株高处作为作物主要器官所在部位,也是叶面积指数最大的部位; 150 cm 处是便于与大气候观测资料的比较。高秆作物观测高度和层次应适当增加。光照强度观测层次要多些,可等距离分若干层次,先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往返测一次。但无论分几层测定,植株顶部高度一定要测定,以便取得自然光照, 计算透光率。风速测定可每隔一定距离均匀设点,在农田中一般测定 20 cm 、100 cm 或 150 cm 。但应着重观测 100 cm 株高处的风速,因为此处风速与叶面积蒸腾关系密切。土壤温度观测一般取 0 cm 、5 cm 、 10cm 、15 cm 、20 cm 5个深度,农田水温可取水面和水与土壤的交界面两个部位观测。上述项目的测定要根据观测目的和作物生长阶段进行科学设计。为观测间套作复合群体间的小气候变化,必须在不同作物的共存期进行观测。具体观测的时期可结合作物生育期,选择典型天气(如晴天、阴天等)来确定。如要了解间套作条件下小气候的日变化或某要素的变化特征,可在作物生育的关键时期,选择典型天气,每间隔 1h或2h进行全日的连续观测。但为了能在短暂的观测时间内得出小气候的特征,也可采用定时观测(2h、8h、14h 、20h 4次观测值平均作为日平均值),以便于和气象台站的观测结果进行比较。在观测过程中,各处理、各高度的观测项目都要尽可能同一时间。 3 .测定仪器安置:各测点的仪器安置,应根据仪器特点,参照气象仪器安置的一般要求,高的仪器放在低的仪器北面,并按观测程序安排,仪器间应相互不影响通风和受光。由于间套作条件下,不同行间的小气候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仪器宜排列在同一行间。安置仪器及观测过程中,尽可能保持行间原来的自然状态。(二)观测方法与步骤 1 .光照强度的测定测定光照强度的仪器是各种类型的照度计。各种光照强度测定仪器的使用,要严格根据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由于田间透光率不匀,在每个观测部位上均应水平随机移动测量数次,以其平均值代表该部位的光照强度。测定时可用数台仪器,在各测点同一部位同时进行,可用其中一台测定自然光照,以便计算观察部位的透光率。某一部位光照强度透光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