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东北,凛冬话年.docx

格式:docx   大小:40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东北,凛冬话年.docx

上传人:1762389**** 2020/7/11 文件大小:4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东北,凛冬话年.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东北,凛冬话年猫冬与闹春春节,对于东北,不是一个节日,而是一个季节。从腊月初八开始,直到二月初二,寒冬不消,春节不止。东北老话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滋欤?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冬季对于旧时农业社会的东北,不仅仅是耕作上的肃杀,更是一年一度的浩劫。而对于春节的企盼,成为人们度过寒冬的支撑。能给予的,能企盼的,能煎熬的,都源于一个完满且丰盛的春节。千里冰封,万里雪原以黑龙江为例,作为全国气温最低的省份,北大兴安岭地区气温平均在零下30度以下,而漠河曾达到零下52摄氏度的全国最低温度纪录。起夜会结冰,流泪会冻伤,舌头舔铁栏杆更是无解的千古玩笑。寒冷是会呼吸的痛。这个时候,“猫冬”作为一种生存的最佳选择,应运而生。“猫”是一种养晦,再硬挺的汉子,再泼辣的婆娘,都用一种顺从的姿态,在各家各院偃旗息鼓,闭门不出;“猫”是一种相对的静态,却静中有序。所有在春、夏、秋因忙碌而错过的生活细节,所有来年的准备、辛勤的盘整,都在庭院内井然而安静地进行着。春节的来临,意味着猫冬的尾声,也重新唤醒了沉寂许久的雪地下萌动的勃勃生力。这一刻,盼得太久,等得太急,必须要锣鼓喧天的闹起来。一张张憨厚而硬朗的脸庞,一条条宽阔而雄壮的身板,一件件花里胡哨的大棉袄,东北人从不会扭捏作态,闹春的姿态也是挺阔而豪放的。从扭秧歌到二人转,东北的曲艺和娱乐是不求细节,但求气氛;不求精致,但求尽兴的狂欢。红绸绿袄,成为冰天雪地里最刺眼的撞色,刺醒每个猫冬人少见日光的敏感;泼辣挑笑,把现代文明的矜持抛之脑后,把家长里短戏谑嘲弄,用最直白的讯息抓紧冬养间涣散的注意。一“猫”一“闹”,成为东北广阔林海雪原上,一道让生命绵延不绝的盾牌,一则让日子生生不息的秘诀。大红灯笼高高挂从城市到乡村,东北的春节,红的发亮。红是一种信仰。在东北有一种独特的审美,不论长相如何的姑娘,只要穿红色就会被认为长得漂亮。这种关于红色的情愫,在春节尤甚。繁华街道,寻常巷落,左邻右舍,尽是不熄灭的大红灯笼。这灯要大,要红,要一直亮着,从除夕甚至更早几天一直亮到正月十五。乡村的灯,亮的更夸张。除夕夜家家院内竖灯笼杆,高挑红灯,从大老远就能看见那束温暖的光线。这是一种东北独到的排场,灯的大小、灯的亮度,暗示着家庭的兴旺。过年期间,什么都能忘,就是不能忘记每天点灯。即使全家外出,也要先把红灯点上,把红火留住。这灯火,不是摇曳的,而是坚定且丰盈的。那些未竟的理想,那些挫折的年华,此刻作古,在光明中无所遁形。只剩下那些憧憬,那些祖辈的企盼,照亮每条回家的路。解不开的饺子情结和吃不完的团年饭饺子,对于老一辈东北人,是一个极具诱惑而完美的意象。东北人,从不放过任何吃饺子的机会。从不知所谓的“夏至吃饺子”、“头伏饺子二伏面”、“立秋贴膘吃饺子”、“冬至吃饺子”,到日常的“上车饺子下车面”、“好吃不过饺子”,好像每天就是在寻找能吃饺子的一切合理的可能性。春节,饺子更是名正言顺,成为合家欢聚镁光灯下的主角。三十要吃饺子跨年,初一一早要吃饺子,初五“破五”吃饺子捏小人,十五吃元宵也要吃饺子。不仅要吃,更要吃的花样翻新。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举家围炉包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运头碾压众人。话虽如此,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