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新区29-2地块位于市行政中心南侧,该地块南为路,北为建设路,东侧是行政文化中心宽度近百米的中央大道绿地,西跨科苑路紧邻宽达300米的城市集中绿化带。新区29-2地块离市政府距离不足500米,城市交通便捷,配套设施齐全,区位条件十分优越。。 规划地块属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带,常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历年平均降水量930多毫米,常年无霜期为220天。主导风向为东南风。由于受海洋的调节,气候类型为湿润的季风气候。气候特征:四季分明,温度适宜,光照充足,雨量适中。该地块周边景观优美,交通便利,因此规划在此基础上结合周边的发展态势,定位为中高档居住区。,置业者的兴趣将由关注住房的居住面积转向关注居住区的环境品质与社区生活质量上来,住区景观的观念也将深入人心。该地块具有交通、景观、服务三大区位优势,因此本设计将新区29-2地块区的规划定位为“现代化、景观型的高尚住宅区”。《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GB50180-93)》《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规定(DBJ08-55-96)》、-2地块地形图(规划红线图):依据市地区气候特点及课题研究,良好的朝向对于住户来说,无论是采光日照,还是通风,都是至关重要的。而且良好的朝向是在保证住户使用权利的前提下提高容积率的最为有力手段。这是本方案设计的根本依据之一。:居住、活动、文化及绿化景观是居住区使用功能的主体,不能以牺牲使用功能来换取简单的形式上的虚华,而应该以人居环境丰富的涵体现新世纪住区的特征,形式容相统一,避免城市住区塑造方面的误区。,规划设计及建筑单体设计应面向新世纪,达到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要求。,以建设生态型居住环境为规划目标,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绿意盎然、生活方便,具有文化涵的住区。注重居住地的生态环境和居住的生活质量,合理分配和使用各项资源,全面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把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作为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完善的配套设施,方便的交通系统,宜人的空间设计以及健身、休闲、娱乐场所的设置,将有助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适应市场变化。,单体与群体,空间与实体的整合性。注意住区环境、建筑群体与城市发展风貌的协调。。以点状的组团绿地、带状的林荫步行道和集中块状的中心绿地为主的居住区绿化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绿地的功效,满足不同层次的居民活动的需求,将住宅组团与绿色活动空间融为一体。、适当结合的居住区交通方式,力求在小汽车进入普通家庭的同时,仍能提供给居民安全、便捷、环境优美的交通空间。。只有多样化的户型才能适应市场上多层次、多要求的选择。通过组团空间,滨水绿带,步行绿带,开放绿地等多层次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场所的塑造,增强居民归属感与自豪感。、新技术、新材料与传统的居住生活要求有机地结合,提高别墅功能质量和居住环境水平,为居民提供舒适、安全、经济、科学、超前的现代居住空间。,实施滚动开发,坚持居住区建设与社区建设的互相结合,通过社区的运营,将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贯彻于规划设计、建筑设计、住区建设与管理中。 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一直是设计者不断追寻的目标,新区29-2地块作为面向新世纪的居住区,为设计创意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定位。本方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全新的城市住区涵:,实现土地价值的极致提升基地东侧有近百米宽、并与行政文化中心广场联为一体的中央大道绿化带,西侧有宽度达300米的城市绿化带,这两者是新区29-2地块最为重要的外部景观资源。本次设计充分考虑的外部景观资源的借取和利用。住宅整体上按照正南北朝向,与周边道路有一定角度布置,一则是每户都有最好的朝向,二则每户住宅都能获得较好的景观视线通廊,使所有住宅在享受充分的同时,拥有宽广的视野。将基地外部景观资源部化,以景观设计作为提升城市土地经济价值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