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热专业”遭遇“冷就业”滑铁卢.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热专业”遭遇“冷就业”滑铁卢.doc

上传人:raojun00001 2020/9/8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热专业”遭遇“冷就业”滑铁卢.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热专业”遭遇“冷就业”滑铁卢“2009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中国应届大学生最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令人尴尬的是,这十个专业也是我国考生高考报考最热门的专业。这项研究对20万名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635个本科专业中,,占本科毕业生总失业人数的近三分之一。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3个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过万。在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人们心目中的热门专业占了9个。这些专业曾经备受关注、风光无限,如今登上“滞销榜”,发人深思。“热专业”为何遭遇“冷就业”滑铁卢?当年一腔热血奔赴梦想的大学校园,四年之后换来的是找不到工作或者失业的尴尬。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冷”与“热”的分界线在哪里?“冷”与“热”本来就是相对的,两者没有绝对的界限。不过,仔细研究当年的热门专业,比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还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在当今的发展中仍然是必不可少的热门行业?天子骄子们为什么会遭受上帝无情的驱逐?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热点,其中原因很多,而出现某些专业的“冷”“热”遭遇,或许透露出一些学校的课程设置、考核体系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观念也是其不可缺少的因素。根据2009年教育部统计数字,全国高等院校共1867所。其中本科720,专科1147所。一些高校在设置专业的时候没有考虑本校的定位,比如一些理工科院校为了求全,设置一些文科类的专业,虽然工商管理、法学还有汉语言文学是热门专业,但是没有考虑自身的师资力量以及学生的就业情况。这些情况致使“热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遭遇“冷就业”。有些学校虽是文理综合类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没有充分跟上时代步伐。比如法律专业的课程包括: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刑法学、民法学、刑事诉讼学、民事诉讼学、行政法学、经济法概论、国际法,四年大学法律专业的学生得到的是被老师念完了的厚厚的法律书。法学专业本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大学里学生要尽量走出校门参加各种实****增加阅历,据了解法学院学生很少有人主动的走出校门面对社会,至于学校规定的实****证明也是莫须有。学校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方面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架好大学生和实****单位之间的桥梁,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纵使顶着“热专业”的光环也要被无情的社会竞争淘汰,遭遇“冷就业”无情的打击。1999年,我国普通高校招生154万人,比1998年增加46万人,%.从1999年到2008年,短短9年时间,大学招生几乎呈直线上升趋势,每年递增50万人左右。中国教育从此由精英教育进入了大众教育的阶段。随之而来的是每年日益递增的毕业生数量,2010年中国应届毕业生达到630万人次。毕业生数量的激增以及就业岗位的短缺成为摆在社会面前的一道难题,每年政府、社会还有毕业生都会为这些大量数字紧紧缠身。有人就在质疑:高校扩招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在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没有转变过来之前,高校扩招是弊大于利的。读大学,在中国人的思想中就是进入了精英阶层,尤其是这些所谓热门专业毕业生,他们希望毕业之后从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