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7
文档名称:

社会学名词解释.ppt

格式:ppt   大小:5,461KB   页数:6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社会学名词解释.ppt

上传人:相惜 2021/6/15 文件大小:5.3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社会学名词解释.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社会学名词解释
整理课件
1
目录
“镜中我”理论
1
角色失败
2
文化震惊
3
科层制
4
微观社会
5
整理课件
2
目录
7
社会流动
8
初级社会群体
6
差序格局
9
“二元”社会结构
10
制度化逃避
整理课件
3
“镜中我”理论
(looking-glass self)
整理课件
4
“镜中我”理论(looking-glass self)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最早将“自我”概念引入社会化研究并其作出出色研究的社会科学家之一。
概念:自我或人格是社会互动的产物,是在不断观察和反省他人对自己的反应的过程中形成的。
(,1864-1929)
整理课件
5
“镜中我”理论(looking-glass self)
库利的镜中我概念将自我意识分为三个阶段

1、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
2、 做出行为后,设想他人对自己行为评价
3、 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行为
整理课件
6
“镜中我”理论(looking-glass self)
“镜中我”理论在微博中的体现
微博的好处就在于它彻底的平民化特征,真正实现了分享信息的即时互动,无论在政治、社会、娱乐、社交等方面多层次互动,网民可以说自己的话,并且拥有相当一部分的粉丝,似乎真正实现了“自我明星化”特征。就像镜中我理论一样,每个人说的话反映到微博中,折射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微博虽短,可是针针见血,折射出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心理最深层的感受。但是任何事物有利必有弊,事物的两面性决定了微博也有自身的负面效应。新媒体微博微信因为平台广、不受限制,所以在监管力度方面往往不可控的。
整理课件
7
“镜中我”理论(looking-glass self)
有个 “四颗糖”的故事可以说明 “镜中我”的重要作用。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担任中学校长时,某天,他看到一个男生正想用砖头砸其同学。陶行知先生立刻制止了这个孩子的行为,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然后,陶先生向别的同学简单地了解了一下学生打架的起因和过程,回到办公室,那个男生在等他。陶先生掏出一颗糖递给这个学生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准时。”接着又掏出第二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这个学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陶行知先生又掏出一颗糖给他:“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有正义感。”这时,那名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打人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掏出第四颗糖:“你已经认错,再奖励你一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结束了。”
整理课件
8
“镜中我”理论(looking-glass self)
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通过言语的激励,给学生一个良好的“镜中我”定位,这对学生培育积极的自我意识是相当重要的。这种“镜中我”的定位对他很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坚定自己的做人信念有重要的作用。通过 “镜中我”来认识自己,在此基础上调适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与他人和谐相处并适应社会,是每个人都要做的 “功课”。
整理课件
9
“镜中我”理论(looking-glass self)
你从别人身上看到的是自己。我们对别人的意见,主要是取决于他们使我们看清自己什么,而不是我们如何看他们。你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一面镜子,透过它们,你才能认识真正的自己。
整理课件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