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文学与造型艺术的根本区别在于文学是一种时间艺术,而绘画等造型艺术是一种空间艺术。一般来讲,二者的差异表现为一下几点:一、文学描写在时间上先后承续的事件和动作,造型艺术描摹空间中的物体和形象; 造型艺术的题材限于可见的, 有限的自然物象, 而文学的题材则要宽泛的多, 可以描写无限广阔深邃的社会人生经验; 造型艺术通常描摹“美的事物”, 而文学却既可以写美, 也可以写丑, 既可以写崇高, 也可以写卑微, 既可以写悲剧, 也可以先写喜剧。二、就使用的媒介而言,造型艺术一般采用点、线、面、色彩以及其他材料,具有自然和物质的性质, 易于表现空间景象, 而文学采用语言文字, 具有符号性, 易于表现时间流动中的意象。三、从感官的心理功能来说, 造型艺术诉诸视觉, 往往可一览无余, 不必过多借助意象,而文学主要诉诸听觉和思考,须较多的依赖记忆和想象。比较诗学具有俩方面的功能, 一方面是沟通, 寻求各国文学之间, 各学科之间, 各文化圈之间的共同之处,并使之融会贯通;另一方面则是互补,寻求各国文学之间,各学科之间, 各文化圈之间的相异之处,使各种文学在互相对比中更加鲜明的突出其各自的民族特色、文学特性及其独特价值,以便相互补充、相互辉映。 20 年代初期中国曾形成了第一次现代主义浪潮, 但很快消退的原因有四: 一是传统的“文以载道”文学观念根深蒂固, 这是与现代主义的“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观念不相容的; 二是现代主义进入中国, 几乎与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同步共举, 而它在西方的具体表现就是对现代主义、浪漫主义的反叛与扬弃, 在中国缺少它的社会文化土壤; 三是中国新文学中的左翼进步力量十分强大, 被视为“消极的”、“颓废的”、“右翼的”现代主义文学难以与之抗衡;四是当时中国不可能出现有影响的现代主义文学的领袖人物。五四文学独尊现实主义的原因是什么?其一,是“五四”的文学发展观是以文学进化论为主要依据。自从 1898 年严复译《天演论》出版以来,达尔文主义、社会进化论在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也被文学革命的理论倡导者奉为圭臬。陈独秀在《现代欧洲文艺史谭》中, 认为我国文艺, 犹在古典主义、理想主义时代, 今后当趋向写实主义。所以, 现实主义也就理所当然被推为最现实、最重要的文学走向。其二,是“五四”文学所面对现实的需要。“五四”文学大力挞伐中国旧文学,批判古文,批判孔孟。“五四”新文学的建设者们,不是要构筑艺术的殿堂, 而是要把文学作为改造社会的工具。把文学引向现实生活, 引向社会改革,决定了“五四”文学对现实主义的选择。其三,是中国传统对现实文学走向的制约。尽管“五四”文学是以全盘反传统的姿态走出历史的, 它的许多文学样式、文学观念、理论术语都取自西方, 但它不可能挣脱传统的影响, 这是我们在考察“五四”对西方现实主义的选择意向时, 所必须注意的问题。他们不可能彻底否认民族文学精神的合理因素, 历时性地积淀与民族心灵中的传统文化精神, 也共时性的积淀在民族个体自身的心灵中。基于以上的原因,以文学研究会创作为主的现实主义文学遂成为“五四”文学的主流。文本分析方法包含那几个方面? 1 词汇。在某一特定时期, 某种特定文化中, 或多或少都储存了一批传播“他者”形象的词汇, 它们是构成形象的原始成分, 我们应对这些词语进行鉴别 2 等级关系。在对文本做词汇使用情况的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