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早行黄庭坚古诗词阅读题及答案早行黄庭坚.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早行黄庭坚古诗词阅读题及答案早行黄庭坚.doc

上传人:WonderB 2021/8/12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早行黄庭坚古诗词阅读题及答案早行黄庭坚.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早行黄庭坚古诗词阅读题及答案早行黄庭坚
《早行》的作者是黄庭坚。黄庭坚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是江西诗派的开山祖师,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下面是WTT整理的关于《早行》阅读
题目及其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早行》阅读原文
早行
失枕①惊先起,人家半梦中。
闻鸡凭②早晏③,占斗④辨西东。
辔⑤湿知行露,衣单觉晓风。
秋阳弄光影,忽吐半林红。
〔注〕(1)失枕:失眠。(2)凭:凭定,断定。③早晏:早晚。④占:占候,诗中指观察天文现象。斗:北斗星,古人依靠北斗星来指引方向。。⑤辔:驾牲口的噘子、缰绳。行露:指路旁的露水。
《早行》阅读
题目
“早行”,诗中是体现“早行”的?(5分)
?诗中诗人的感情有无变化?请简要分析(6分)
《早行》阅读答案
,迷糊间忽然惊醒,发现人们还在睡梦之中,(2分)颔联的“闻鸡”“占斗”等词语的运用,以及颈联的早露湿辔、晓风觉寒等描写,都充分体现了旅人行路之
早。(3分)
:这首诗看似单纯地在叙事、写景,其实将情感含蓄地蕴含在事与景中,寓情于事,寓情于景。(2分)第二问:诗人的感情有变化。本诗前三联以诗人于“人家半梦中”而早起上路,晨鸡啼鸣,路径昏暗难辨,以及“湿辔”之凉与“衣单”之寒等描写寓情于事,写出了诗人早行的孤寂、清冷与寥落之感,(2分)尾联则写秋阳初上,染红了旅途的丛林,以“弄”“吐”字活绘出一幅壮丽的秋景图,色调由冷转暖,表现了诗人因爱秋日晨景而心情转向愉悦。(2分)
《早行》阅读赏析
此诗作于熙宁元年山谷赴叶县途中,是山谷早年的作品,描写了秋日早起赶路的情形。前三句渲染早行的孤清寥落。“惊”、“单”字,把远行人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辔湿”两句,既写出了秋日清晨的清冷,也衬出旅人旅途的孤寂。“秋阳”两句笔锋一转,基调又趋光明,“弄”字、“吐”字,很是新警。全诗写得颇有唐人意象。
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
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黔安居士,八桂老人。北宋诗人,书法家。修水县人。其父黄庶(字亚父)庆历二年(1042)进士,仕不得志,遂刻意于文词,作诗学杜甫,有《伐檀集》传世。舅父李常(字公择)也是一位诗人兼藏书家。使黄庭坚从小生长在文学空气浓厚的书香家庭。
黄庭坚自幼聪颖异常,五岁能背诵五经,七岁写过一首《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因此黄庶非常喜爱这个孩子。舅父有时亦来黄家,随便从书架上取书一本查问庭坚,他能对答如流。李常为之惊奇,称他有“一日千里之功。”
嘉佑三年(1058年),其父黄庶在康州(今广东省德庆县)任上逝世。由于家境不太富裕,黄庭坚才十五岁,遂跟着舅父李常到淮南游学。嘉佑六年,他在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认识诗人孙觉(字莘老)。孙觉推崇杜甫,认为杜甫的《北征》诗胜过韩愈的《南山》诗。而另一诗人王平甫却认为《南山》诗比《北征》诗好,两人反复争论,都不能说服对方,时值庭坚在座,两位老人征求他的意见,他说:“若论工巧,《北征》不及《南山》。若书一代之事,以与《国风》、《雅》、《颂》相为表里,则《北征》不可无,而《南山》虽不作,未害也。“(范温《潜溪诗眼》)当时庭坚仅十七岁,而他一席之言,使两位前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