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青阳县公路远景规划.doc

格式:doc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青阳县公路远景规划.doc

上传人:gumumeiying 2016/7/1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青阳县公路远景规划.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青阳县公路远景规划第一章概述 2001 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从2001 年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纵观我国各经济发展阶段交通运输特别是公路交通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为,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是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正常运转和协调发展有先决条件,对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加快公路交通发展意义重大。农村公路是我国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农村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服务于发展农村社会经济,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根据交通部和省交通厅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以及市交通局、县政府关于农村公路建设的指示精神,结合我县的实际,编制我县农村公路 10 年发展规划。作为我县今后 10年农村公路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规划编制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水路交通" 十五"发展计划》、《青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青阳县山区综合开发十五规划》、《青阳县公路建设"十五"计划及十五年规划》、《池州地区县乡公路网规划》。第二节规划区域和规划期限规划区域为目前青阳县所辖的 15个乡镇的区域,县乡公路的通达范围:东达南陵、泾县;南至黄山、石台;西接贵池;北通铜陵。规划年限为 2000 年-2010 年。即:"十五"计划年(2001--2005 年)、"十一五"计划年( 2006--2010 年),规划的基年为 1999 年。第三节规划的原则和目标一、规划的原则 1、坚持"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基本原则,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2、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坚持改(扩)建高标准,新建项目高起点。 3、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以农业、矿产、旅游三在资源开发办交通的指导思想,重点加强与外部出口道路、资源开发道路和旅游道路的建设。逐步提高现有农村公路有技术等级, 改善通行条件,在区域内形成有效的公路网络。 4、坚持统筹规划,以规划为指导,与山、水、田、林综合治理相结合;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5、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严格质量管理责任制,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二、规划的目标公路的建设以国、省道为主骨架,以蓉城镇、木镇镇、陵阳镇、庙前镇为中心的与各乡镇连接线为主干线,加速县道的断头路、循环线建设以及乡村的"出口路"、"经济路"的建设;着重发展旅游通道,配合合铜黄高速和铜九铁路的建设,到 2005 年初步形成以国、省道为骨架以县乡道为主干线的公路网络,使区域内的交通四通八达,快捷方便;到 2010 年彻底解决"出口路"、消灭断头路, 形成旅游道路网;到 2010 年要达到县道 GBM 化,乡村道路黑色化、等级化;具体指标是 50% 的县道达二级公路以上标准,100% 的县道达三级公路标准;届时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快速便捷的公路交通网络。第四节、主要结论到2010 年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将达到 1100 公里。其中二级公路为 70公里, 三级公路为 80公里,四级公路为 900 公里。全县的公路网络以 G318 、S103 、为主骨架,以蓉城镇为中心,木镇镇、陵阳镇、五溪镇、庙前镇为一级结点,以丁桥镇、竹阳乡、乔木乡、酉华乡、新河镇、朱备镇、杨田镇、沙济镇、南阳乡、杜村乡为二级结点组成我县的农村公路网络。我县公路网的建设重点是围绕旅游景点、农业开发、矿产开发建设,以满足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第二章社会经济及交通运输发展情况第一节、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青阳县位于皖南山区北部,长江南岸,地处东经 117400--1180050 、北纬 300190--300500 ,东与南陵县、泾县接壤,西与贵池区相连,南与石台县、黄山区毗邻、北与铜陵市交界。全县国土总面积 万亩( ),其中:林地 万亩,耕地 26万亩,水域 万亩。我县是全省 21个重点山区县之一。全县以九华山脉为主体,地势南高北低, 地形起伏明显。西南部为中低山区;中东部为丘陵区,地绶山岭连绵,岗冲高低起伏;北部多为河谷冲积平原、圩区,地势平坦,河川纵横展布。最高海拔(十王峰) 1342M ,最低海拔 。本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 , 平均降水量 ,平均晶照 ,蒸发量 ,无霜期 218 天。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植物资源 1200 余种,其中国家级保护的珍贵稀有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