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最新PCB设计总结.doc

格式:doc   大小:34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最新PCB设计总结.doc

上传人:916581885 2022/2/11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最新PCB设计总结.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PCB设计总结
PCB设计总结
一. PCB板框设计
1. 物理板框的设计一定要注意尺寸精确,防止安装出现麻烦,确保能够将电路板顺利安装进机箱,外壳,插槽等。
2. 拐角的地方〔例如矩形板的四个角〕最好使用圆角。一方面防布线前应检查确定好各类元件的焊盘大小。假设在布完线后,再修改焊盘的大小,那么极易引起焊盘与导线或焊盘与焊盘的间距问题,严重时造成短路!
三 .PCB板布线设计
1. 注意点
① 输入和输出的导线应防止相邻、平行,以免发生回授,产生反应耦合。可以的话应加地线隔离。
② 布线时尽量走短、直的线,特别是数字电路高频信号线,应尽可能的短且粗,以减少导线的阻抗。
③ 遇到需要拐角时,高压及高频线应使用135度的拐角或圆角,杜绝少于90度的锋利拐角。90度的拐角也尽量不使用,这在高频高密度情况下更要关注,这些都为了减少高频信号对外的辐射和耦合。
④ 相邻两层的布线要防止平行,以免容易形成实际意义上的电容而产生寄生耦合。例如双面板的两面布线宜相互垂直,斜交或弯曲走线。
⑤ 数据线尽可能宽一点〔特别是单片机系统〕,以减少导线的阻抗。数据线的宽度至少不小于12mil〔〕,可以的话,采用18至20mil〔0。〕的宽度就更为理想。
⑥ 注意元件布线过程中,过孔使用越少越好。数据说明,,减少过孔数量能显著提高速度。
⑦ 同类的地址线或数据线,走线的长度差异不要太大,否那么短的线要人为弯曲加长走线,补偿长度的差异。
2. 布线技巧
① 良好的布局对自动布线的布通率大有益处。根据实际设计要求预设好布线的规那么〔例如走线拓扑,过孔大小,线距等等〕,然后先进行探索式布线,把短线快速连接好,可以利用交互式布线,把要求严格的线进行布线。接着进行迷宫式布线,把剩余的线全局不好,再进行全局路径优化,可以断开已布的线重新再布。
② 电源线和地线应尽量加宽,不要嫌大,最好地线比电源线宽,其关系是:地线﹥电源线﹥信号线。加宽除了减少阻抗降低压降外,更重要的是降低耦合噪声。
③ 各种信号线的走线不要形成环路〔回路〕,假设是不可防止要形成环路,应设法将环路面积减至最少,以降低感应噪声。自动布线的走线拓扑中的菊花状走线能有效防止布线时形成环路。
④ 尽量使电源线﹑地线的走线方向与数据线走向平行一致,这样对增强抗噪声能力大有益处。
⑤ 高频信号线要注意近距离平行走线所引起的交叉干扰。对于双面板,可在平行信号线的反面设置大面积的地来降低干扰;对于多层板,可利用电源层或地线层来降低干扰。
⑥ 在数字电路系统中,同类的数据线﹑地址线之间不必担忧互相干扰,但读﹑写﹑时钟线等控制信号线应防止走在一起,最好用地线保护起来。
⑦ 地线或铺地应尽量与信号线保持合理的相等距离,在平安范围内尽可能靠近信号线。
⑧ 电源线和地线应尽可能相邻靠近,以减少回路面积,降低辐射耦合。
⑨ 数字信号频率高,模拟信号敏感度高。布线时,高频信号线应尽可能远离敏感的模拟电路器件。
⑩ 对于一些关键的信号线是否采取了最正确的保护措施。例如加地线保护。
⑾ 信号﹑元件的连线越短越好,其长度不宜超过25cm 。某条连线使用的过孔数量也应尽量少,最好不要超过2个,以免引入太多的分布参数,况且过孔太多,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