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木兰诗
一.教学目的 
(-)知识教学点
1.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
2.体会文章作者对木兰爱国精神的赞美。
3.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
(二)才能训练点
1.根据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啰嗦地写呢?为什么不写在一个地方买齐?
这样写有以下几个作用
①写家人对木兰参军的重视,要采买上好的用品。
②战事紧迫,时间紧张,渲染出一种紧锣密鼓的气氛。
③这是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诚如谢榛所说:“假设一言了问答,一市买鞍马,那么简而无味,殆非乐府家数。"(《四溟诗话》)联想我们曾学过的一首乐府歌辞《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东西南北的铺排,看似重复,却写出了鱼在莲叶间嬉戏的情景和人们采莲时愉悦的心情.
(6)考虑:赴边途中是详写还是略写?(略写)详写什么?(心情。)
通过几个地名的转换,便概括了整个行程:家——黄河——黑山。两次在“黄河"和“黑山”宿营的描写极婉转地形容出一个初离父母出征的少女的新奇感受,听到黄河流水,听到燕山胡骑,都不由让她想起父母的呼唤,对父母的思念情深意长。
老师范读第一部分,并指导学生背诵。
4.分析第二部分.
高度概括木兰十几年出生入死、,却写了三个阶段——途中、战中、战后.
(l)读课文。找出哪句写途中,哪句写战中,哪句写战后?
途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假设飞。
战中-—朔气传金拆,寒光照铁衣。
战后一一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我们重点欣赏写“战”中的两句.“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两句十个字,就写出了十几年的战斗生涯,可谓字字千金。这两句的含义是什么?写出了怎样的意境? “朔气传金拆"意为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风凛烈,刁斗声声,月光映雪,木兰未眠。想一下,她在想什么呢?
思父母,思姐妹,思家乡,甚至思念她的织机……
木兰又在做什么呢?从“寒光照铁衣”一句可以看出,木兰正穿着铠甲,和战友们一道在边防线上巡逻,随时准备为保卫祖国而战。
(3)木兰在战场上表现如何?文章中没说,但我们想一定是智勇双全。根据①这么多年,女扮男装本被发现。②从下文的暗示中也可以看出来:“策勋十二转,恩赐百千强。”
(五)布置作业 
1.想像一下,木兰在战场上会遇到什么情况?她会怎样处理?
2.为什么把战争过程写得如此简单?
(六)板书设计 
木兰诗
一、(l一3)替父参军 详
二、(4)十年征战 略
第二课时
(-)明确目的
1.体会文章后两部分的内容及感情。
2.学习根据想像扩写文章.
(二)整体感知
读文章的第四、五、六段,看各写了什么内容?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目的完成过程
1.为何略写征战中木兰的英勇?
这种写法从外表上看,似乎刻画儿女之情多,而描绘英雄之气少。但从实际效果看,诗中所刻画的种种儿女情状,正多方面地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这一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动人。木兰的机智英勇无须赘述,一句“策勋十二转,恩赐百千强”,儿女情和英雄气交融得天衣无缝,更是相得益彰。
2.分析第三部分。
(1)在这部分有一个疑点:木兰归来后,因战功赫赫,于是“可汗问所欲"。可木兰的答复是什么呢?“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土。”为什么做出这种选择呢?一般的看法是:木兰不慕荣华富贵,愿回家和父母团聚。但我认为这里还有别的更深层的原因,大家能否结合你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理解来挖掘一下?
学生讨论后明确: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男主乎外,女主乎内”是封建礼法定下的一条戒律。木兰可以在非常时期机密地代父参军并发挥她那潜在的智谋和才能。然而,她却不能随着战争转入和平,继续在朝廷为治理国政而做出奉献。,决非什么不慕功名富贵的问题,也不是什么热爱劳动的问题,而是封建社会压迫、,如黄梅戏《女驸马》等。木兰只有辞受封爵、解甲归田这惟一道路可走。
(2)从“爷娘闻女来”到“不知木兰是女郎”,写木兰到家,受到热烈欢送。显出女郎面目后,令战友们惊惶。这段首先用三组复叠句式竭力铺写木兰抵家时家人欢腾的情景:“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姐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几句写出了不同人物的特点,形象非常生动。
(3)作者省略了木兰回家后亲人相聚、畅叙别情的热烈场面,你能否根据课文内容,
展开合理想像,进展扩写?亲人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4)当然,这里边最快乐的当属木兰,下面几个排比句,从描写她急于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