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8
文档名称:

尾矿坝勘察报告.doc

格式:doc   大小:6,550KB   页数:7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尾矿坝勘察报告.doc

上传人:才艺人生 2022/3/27 文件大小:6.4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尾矿坝勘察报告.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尾矿坝勘察报告
第1章 勘察工作概述
工程概况
场地位置






御驾泉尾矿坝

XX尾矿坝位于山东省莱芜市张家洼镇御驾泉村村北,距离张家洼镇约4公里,标,绘制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Cu和灵敏度St随深度的变化曲线,判定饱和尾粘土的固结历史等。
十字板剪切试验与钻探对比施工,,对上部碎石段采用套管护壁,试验自碎石层底面开始,采用浙江温岭南光地质仪器厂生产的WS-K型贯入式电测十字板剪切仪,十字板为矩形,高径比为2,板厚2mm(见图片10),十字板剪切试验点的位置根据地层确定。
本工程于T2、T4钻孔中共进行十字板剪切试验10点。
7、钻孔注水试验(IT)
主要用于查明坝体尾矿砂、尾矿土的渗透性,测定尾矿砂、尾矿土的综合渗透系数K等水文地质参数。
注水试验在钻孔内进行。在稳定时间段内,单孔稳定延续时间不小于4h。
本工程于K3、K5、K10钻孔中共进行钻孔注水试验3次。
8、波速测试
主要用于测定场地土的纵波速Vp、横波速Vs,计算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Vse、动剪切模量Gd、动弹性模量Ed及动泊松比μd等,划分建筑场地类别,提供用于抗震设计的地基
土的动力参数。
波速试验采用单孔检层法(见图片11),,并提供各岩土层的纵横波速值Vp、Vs、相应的动力参数(动剪切模量Gd、动弹性模量Ed和动泊松比μd等)及相关图表。
本工程于K3、K9、K13钻孔中共进行波速测试45点次。
9、地脉动测试
主要用于确定场地的脉动卓越周期,为抗震设计提供依据。测试点位在场地中均匀布置,测定 X、Y、Z三个方向的地面振动周期。为减少噪音对测试数据的影响,地脉动测试安排在夜间11:00~1:00之间进行。
本工程于K1、K8、K11钻孔附近共进行地脉动测试3点次。
10、室内试验
为了全面评价尾矿砂、尾矿土的工程性质,对尾矿砂试样提供颗粒分析、密度ρ、比重GS、天然含水量ω、饱和度Sr、孔隙比e、渗透系数K、休止角Φ(水上及水下)等指标;对尾矿土试样提供密度ρ、天然含水量ω、比重GS、饱和度Sr、孔隙比e、渗透系数K、液限ωl、塑限ωp、塑性指数Ip、液性指数Il、直剪抗剪强度指标C、Φ(快剪和固结快剪)、三轴剪切试验指标C、Φ(不固结不排水、固结不排水及固结排水剪)、固结系数Cv、先期固结压力Pc等指标。
按邓肯—张应力应变非线性弹性模型,进行三轴固结排水剪试验时,提供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μ。本工程共计完成静三轴试验(包括不固结不排水、固结不排水及固结排水)10组。对进行动三轴和共振柱试验的土样,主要测定等效振动周次下潜在破坏面上的地震总应力抗剪强度与初始有效法向应力的关系,初始应力条件下轴向总应变与振次关系,最大动剪模量与平均有效主应力的关系、动剪模量与动剪应变幅的关系以及阻尼比与动剪应变幅的关系等。本工程共计完成动三轴试验和共振柱试验各4组。
本次勘察的静三轴试验、动三轴试验和共振柱试验均委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岩土所完成。
对在标贯器中采取的Ⅳ级土样进行粘粒(≤)分析。本工程共计完成粘粒分析试验25组。
另外,为了现场观测碎石的密实度,测定其天然密度,了解坝体下游粉质粘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本次勘察沿剖面线方向,分别于坝体上部的碎石层和坝体下游的粉质粘土中施工探坑各3个,,大容积法测量碎石天然密度3次,于坝体下游的粉质粘土中
取探井土样4件。为尽量减少试样在运输过程中的扰动影响,本次勘察过程中在现场设立了土工试验室(见图片12),完成土的常规物理力学项目的试验。对需进行特殊项目试验的土样现场用塑料样盖严格密封,并用胶带固定,在运输过程中采用专用土样箱,箱底及四周放置海棉垫层,以减轻振动时对土样造成的扰动。
11、长期观测系统的设置
主要包括浸润线观测系统和位移与变形观测系统。
浸润线观测系统主要用来观测浸润线的位置,了解浸润线的变化规律,为渗流分析提供依据。本次勘察共设置了6个(K1、K3、K7、K9、K11、K13)观测孔,其中五期子坝上1个,七期子坝上2个,十期子坝上3个。观测管采用Φ60mm铁管,管外加喷防锈漆,~,,上端可逐渐接高,观测管的透水管段用土工布包扎以防滤料进入观测管(见图片13),透水管外用中粗砂作滤料充填,管口加盖护帽以防落物堵塞。
位移与变形观测系统主要用来监测坝体的变形情况,从而掌握坝的使用状态。位移观测系统是在坝体上设置观测桩点6个,其中五期子坝上2个,七期子坝上2个,十期子坝上2个。该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