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口蹄疫及其防治
第1页,共3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一、口蹄疫
口蹄疫(学名:Aphtae epizooticae,英语:foot-and-mouth disease (FMD) 或 hoof-and-mouth di色泡沫状挂于嘴边。采食及反刍停止。水疱约经一昼夜破裂,形成溃疡,这时体温会逐渐降至正常。在口腔发生水疱的同时或稍后,趾间及蹄冠的柔软皮肤上也发生水疱,也会很快破溃,然后逐渐愈合。有时在乳头皮肤上也可见到水疱。本病一般呈良性经过,经一周左右即可自愈;若蹄部有病变则可延至2—3周或更久;死亡率1%--2%,该病型叫良性口蹄疫。有些病牛在水疱愈合过程中,病情突然恶化,全身衰弱、肌肉发抖,心跳加快、节律不齐,食欲废绝、反刍停止,行走摇摆、站立不稳,往往因心脏麻痹而突然死亡,这种病型叫恶性口蹄疫,死亡率高达25%~50%。犊牛发病时往往看不到特征性水疱,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胃肠炎和心肌炎,死亡率很高。
第12页,共3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第13页,共3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第14页,共3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第15页,共3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第16页,共3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第17页,共3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第18页,共3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第19页,共3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第20页,共3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第21页,共3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4、病理变化
除口腔和蹄部病变外,还可见到食道和瘤胃粘膜有水疱和烂斑;胃肠有出血性炎症;肺呈浆液性浸润;心包内有大量混浊而粘稠的液体。恶性口蹄疫可在心肌切面上见到灰白色或淡黄色条纹与正常心肌相伴而行,如同虎皮状斑纹,俗称“虎斑心”。
第22页,共3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二、口蹄疫的预防
1、免疫
FMDV的免疫是依赖T细胞的B细胞应答,疫苗接种主要诱导中和抗体的产生。
第23页,共3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
【性状】本品为乳白色或淡红色粘滞性乳状液。
【用途】用于预防猪O型口蹄疫。注射疫苗后15日产生免疫力。
【用法与用量】耳根后肌内注射。体重10-25kg猪每头1mL;25kg以上猪每头2mL。
【免疫期】6个月。
第24页,共3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注意事项】
(但不得冻结)或尽快运往使用地点。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应避免日光直接照射。
,均应充分振摇。疫苗瓶开封后,应当日用完。
,每注射1头猪,应更换1个针头。注射时,进针应达到适当深度(肌肉内),以免影响疫苗效果。
、疫苗瓶有裂纹或封口不严、疫苗中有异物或变质的疫苗。
。患病、瘦弱或临产母猪不予注射。
、受威胁区、安全区的猪。接种时,应从安全区到受威胁区,最后再接种疫区内安全群和受威胁群。
,接种疫苗21日后方可移动或调运。
,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接种人员在更换衣服、鞋、帽和进行必要的消毒之后,方可参与疫苗的接种。
,须有专人做好记录,写明省(区)、县、乡(镇)、自然村、畜主姓名、家畜种类、大小、性别、接种头数和未接种头数等。在安全区接种后,观察7—10日,并详细记载有关情况。
,特别忠告:接种疫苗只是消灭和预防该病的多项措施之一,在接种疫苗的同时还应对疫区采取封锁、隔离、消毒等综合防制措施,对非疫区也应进行综合防治。
第25页,共3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不良反应】
一般反应:注射部位肿胀,体温升高,减食或停食卜2日。随着时间的延长,反应逐渐减轻,直至消失。
严重反应:因品种、个体的差异,少数猪可能出现急性过敏反应(如焦躁不安、呼吸加快、肌肉震颤、口角出现白沫、鼻腔出血等),甚至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部分妊娠母猪可能出现流产.建议及时使用肾上腺素等药物,同时采用适当的辅助治疗措施,以减少损失。
【贮藏】在2-8℃,有效期为1年。
【规格l】100ml/瓶。
【包装】50瓶/箱。
第26页,共3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2、防治
(1)预防病畜疑似口蹄疫时,应立即报告兽医,病畜就地封锁,所用器具及污染地面用2%苛性钠消毒。确认后,立即进行严格封锁、隔离、消毒及防治等一系列工作。发病畜群扑杀后要无害化处理,工作人员外出要全面消毒,病畜吃剩的草料或饮水,要烧毁或深埋,畜舍及附近,用2%苛性钠、二氯异氰豚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