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财政投融资课件_图文.ppt

格式:ppt   大小:501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财政投融资课件_图文.ppt

上传人:2112770869 2017/3/4 文件大小:50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财政投融资课件_图文.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财政投融资主讲人:xx 财政投融资是 20世纪 40年代后期产生于日本的一个新概念, 是一个财政与金融有机融合的独特经济范畴,并以其独特的作用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财政投融资是以政府信用为基础,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 有偿地投资于具有公共性的领域。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策性金融,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财政投资, 也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性投资,而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一种政府投资方式。兼具公共性和有偿性。我国的财政投融资,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已经存在,并在后来得到不断发展。?1956 年财政部对国营企业提供小型技术改造贷款,对财政资金实行有偿使用。?60年代建立了支农周转金。?1984 年,对基本建设资金实行“拨改贷”和建立财政周转金制度。?1989 年国家开始实行基本建设基金制,组建了能源、原材料、机电轻纺、农业、林业等六个国家专业投资公司,负责管理和经营本行业中央投资的经营性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1994 年财政部正式成立了基本建设司,收回了原委托建设银行代行的财政职能。同年成立了以国家开发银行为首的三家政策银行,这标志着我国政策金融体系的正式形成。目前,财政投融资机构呈现政策性银行、投资公司和财政周转金三驾“马车”并行运转状况。我国财政投融资的现状(一) 融资渠道单一,融资范围狭窄 我国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财政,包括各项财政周转金、预算执行中的间歇资金、专户储存的预算沉淀资金以及行政摊发的国家债券或金融债券。(二)管理体系不健全 缺乏全国统一领导、规划,财政投融资管理比较散乱,不成体系。(三)界限不清,缺乏法律依据 财政投融资与商业银行投融资界限不清,缺乏法律上的依据体现在: 一方面财政投融资范围界定不严,一些本应通过市场融资的项目却通过财政投融资筹措资金,从而扭曲了资金结构,损害了金融业公平竞争。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过分扩张投资性贷款,投资资金过分依赖银行,这不仅加剧重复建设和结构失调,还会导致银行不良债务急剧上升而阻碍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四) 财政投资不规范 目前,在许多财政投融资项目上,有偿资金往往无偿使用,资金投放前缺乏全面科学的可行性分析、成本效益分析,工程建设中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项目结束后也不进行评估,往往是“说投就投, 一投了之”,使财政投融资无法维持自身“融资——投资——还款”的良性循环。(五)企业主体地位未确立 企业在投融资领域作为市场主体的地位还未确立,其自主权未能得到很好落实体现。在当前,投资的决策权都在各部门、各地区的行政机构手中,政府行政部门审批投资项目、安排投资计划,对投资项目单位的管理实行以投资项目为中心而不是以企业法人为中心,投资过程中政企不分的状况依然存在,致使一些国有企业缺乏面向市场、适应市场的能力,投资的效益观念和风险意识较差。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始于 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关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监管有关问题的说明》(银监办发[2011]191 号)文件(以下简称“ 191 号文”)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定性是指按照借款人(包括退出类平台企业以及在管融资平台企业)自有现金流覆盖全部应还债务本息的比例,对平台贷款划分“全覆盖、基本覆盖、半覆盖、无覆盖”的风险类别。 1、全覆盖。是指借款人自有现金流量占其全部应还债务本息的比例达 100% (含)以上。 2、基本覆盖。是指借款人自有现金流占其全部应还债务本息的比例达 70% (含)至 100% 之间。 3、半覆盖。是指借款人自有现金流占其全部应还债务本息的 30% (含)至 70% 之间。 4、无覆盖。是指借款人自有现金流占其全部应还债务本息的 30% 以下。 2009 年受“四万亿”政策刺激,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大幅扩张。注:( 2008 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中国经济增速快速回落,出口出现负增长,大批农民工返乡,经济面临硬着陆的风险。为了应对这种危局,中国政府于2008 年11月推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初步匡算,实施这十大措施,到 2010 年底约需投资 4万亿元。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政府不断完善和充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逐步形成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此后,一些媒体和经济界人士将其解读为“四万亿计划”。) 2014 年末,地方政府一类债务余额 万亿元,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和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 万亿元,三类债务共计24万亿。 2015 年1月11日,财政部发布《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的实施意见》, “合理确定地方政府债务总限额”。债务余额实行纳入限额管理,在保证地方政府负债投资的基础上,防范地方政府过度举债造成潜在的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