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回奶汤中莱菔子的药性.doc

格式:doc   大小:529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回奶汤中莱菔子的药性.doc

上传人:63229029 2017/4/19 文件大小:5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回奶汤中莱菔子的药性.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回奶汤中莱菔子的药性麦芽汤是传统的回奶单方。生大麦芽 100g ,熟大麦芽 50g ,炒莱服子 30g 。是一剂的量。一般三到五剂, 加上手法排奶, 回奶即可成功。中成药《回奶宝》的主要成份也是麦芽与莱菔子等。如果宝妈身体状况良好, 乳汁充足, 单纯麦芽汤效果不佳, 手法排奶之外, 加服免怀散。三到五天,乳汁基本可以停止。麦芽汤与回奶宝中, 除生熟大麦芽之外, 还有莱菔子。那么, 莱菔子的药性是什么呢? 莱菔子, 中药名, 又名萝卜子、萝白子、菜头子等。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的干燥成熟种子。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莱菔子, 全国各地普遍栽培。入脾、胃、肺经, 能消食除胀, 功效显著,有“冲墙倒壁”之称。可用于用于治疗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等。本品辛散耗气,故气虚无食积、痰滞者慎用。不宜与人参同用。“莱菔子, 无论或生或炒, 皆能顺气开郁, 消胀除满, 此乃化气之品, , 单服久服, 未有不伤正气者, 而莱菔子炒熟为末, 每饭后移时服钱许, 借以消食顺气, 转不伤气, 因其能多进饮食, 气分自得其养也. 若用以除满开郁, 而以参、芪、术诸药佐之, 虽多服久服, 亦何至伤气分乎.”( 《医学衷中参西录》) 性味: 辛、甘,平。归经: 归肺、脾、胃经。功效: 消食除胀,降气化痰。主治: 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相关配伍: 1、治痢疾有积, 后重不通: 莱菔子五钱, 白芍药三钱, 大黄一钱, 木香五分。水煎服。(《方脉正宗》) 2 、治跌打损伤,瘀血胀痛:莱菔子二两,生研烂,热酒调敷。(《方脉正宗》) 3 、痰嗽:杏仁(去皮、尖)莱菔子各半两。为末,粥丸服。(《丹溪心法》) 用法用量: 煎服, 5~ 12g , 生用吐风痰,炒用消食下气化痰。禁忌: 本品辛散耗气,故气虚及无食积、痰滞者慎用。不宜与人参同用。相关论述 1、《纲目》: 莱菔子之功, 长于利气。生能升, 熟能降, 升则吐风痰, 散风寒, 发疮疹; 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止内痛,皆是利气之效。 2、《本草经疏》:莱菔子,味辛过于根,以其辛甚,故升降之功亦烈于根也。[ 配伍使用] 饮食停滞,脘腹胀痛:配山楂、神曲、半夏、陈皮、茯苓等。痰壅喘咳:配紫苏子、白芥子。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多:配苦杏仁、甘草。【选方】①治积年上气咳嗽,多痰喘促,唾脓血:莱菔子一合,研,煎汤,食上服之。( 《食医心镜》)②治百日咳:白萝卜种子,焙燥,研细粉。白砂糖水送服少许,一日数回。( 《江西中医药》(12) : 1963) ③治齁喘痰促, 遇厚味即发者: 萝卜子淘净, 蒸熟, 晒研, 姜汁浸蒸饼丸绿豆大。每服三十丸,以口津咽下,日三服。( 傅滋《医学集成》清金丸) ④治高年咳嗽,气逆痰痞:紫苏子、白芥子、萝卜子。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随甘旨,代茶水啜用,不宜煎熬大过。( 《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⑤治一切食积: 山查六两, 神曲二两, 半夏, 茯苓各三两, 陈皮、连翘、萝卜子各一两。上为末,炊饼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远,白汤下。( 《丹溪心法》保和丸) ⑥治气胀气臌: 莱菔子,研, 以水滤汁, 浸缩砂一两, 一夜, 炒干, 又浸又炒, 凡七次, 为末。每米饮服一钱。( 《朱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