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9
文档名称:

北白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格式:docx   大小:120KB   页数:5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北白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pppccc8 2022/6/7 文件大小:1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北白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北白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
2014调整完善版
文本
北白象镇人民政府
二。一六年十月
北白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2014调整完善版
第一章规划总则 1
第二章土地8 )《磐石镇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第四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其中规划基期年为2005年,规划调整完善 基期年为2013年,规划目标年为2020年。
第五条规划基础数据
本规划基础数据由2013年已验收合格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经基数 转换后形成。
第六条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北白象镇行政管辖区域内的全部土地, 顷。包括象东村、象南村、象北村、坂塘村、洪渡桥村、下安村、炉舂村、
印屿村、项舂村、城田村、乐东村、黄庄村、岭西村、瑞里村、赵舂村、高 东村、高中村、高西村、新皇舂村、陈家桥村等村。
第七条规划效力
本规划经乐清市人民政府审核,报温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具有法律效 力,必须严格执行。乐清市北白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北白象镇行政辖区 范围内各项土地利用活动的指导性文件,一经审批通过后,任何单位和个人 在本辖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活动,都应当遵守 本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第二章土地利用战略与规划目标
第八条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乐清市综合优势,深入贯彻省委“创业富民、 创新强省”总战略和市委“创新创业、走在前列”战略部署,依托港口和腹地较 大优势,引进有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形成优势产业的集聚地,同时发挥产 业的多类性,形成以电器为大头的多产业并举的经济格局。
(二)具体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到2020年末,;
人口:推进人口健康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引导人口向城镇集中,到规 划期末全镇总人口达到1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
第九条土地利用战略
(一)总体战略目标
1、优化国土空间,推进坡地村镇:推进低丘缓坡资源的合理利用,科 学推进坡地村镇建设,合理配置经济产业发展空间,形成生产空间集聚高 效、生活空间适宜适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土地利用结构。
2、 坚持耕地保护,注重质量并举:规划期间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 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全面实行“先补后占”、“占水补水”、“占优 补优”政策,实现耕地数量和质量保护并举。
3、 实施生态优先,巩固生态格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强对于北白 象镇镇域内国家级公益林的保护,维护自然保护区生态体系。
4、 落实集约节约,盘活存量用地:落实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 坚持控制总量、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提升质量的总体思路,推动土地利用 模式创新,以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实施举措战略
1、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推进耕地质量建设
北白象镇以山地平原为主,为了强化对优质耕地的保护,本次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调整完善优化调整永久基本农田的空间布局,将劣质、零星破碎的 基本农田调出;同时,适当压缩现行规划的有条件建设区布局,将现行规划 有条件建设区中部分优质耕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并且将粮食生产功能区、 高标准基本农田和标准农田中的优质耕地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并纳 入禁止建设区实行永久保护。其次通过优化建设用地空间布局,尽量减少对 耕地,特别是水田的占用;借助土地整治增加耕地后备储量,保障镇域内的 耕地质量水平不降低。
2、 科学划定建设用地开发边界,推进产业空间结构优化
本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在充分衔接乐清市域总规的基础上,结 合北白象镇未来发展规划和实际用地需求,合理划定城镇建设开发边界。在 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按照串联式、组团式的布局来发展,摆脱原 有粗放式用地模式,合理利用开发边界内的有效空间。通过产业集聚、园区 建设、政府引导,优化产业空间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乡镇产业的 可持续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合理划定保护边界,促进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
通过“多规”融合与衔接,优化空间布局和建设用地内部结构,积极开展 生态环境保护。根据北白象镇生态环境情况以及未来发展需求,科学合理的 划定“三条红线”(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扩展边界、生态保护红线),强化建 设用地空间管控的同时,通过保护边界的划定,执行严格的土地保护措施, 保证生态用地科学合理,调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推动社会、经 济、生态协调发展。
4、存量挖潜与盘活,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的成果充分利用城镇低效用地的调查成果, 衔接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专项规划。在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