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廖士翘与黄埔军校.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廖士翘与黄埔军校.doc

上传人:jiaxidong_01 2017/8/24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廖士翘与黄埔军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廖士翘与黄埔军校
廖士翘是黄埔军校创建初期著名教官,早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专攻工兵地形筑城战术,曾任黄埔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工兵科主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附设军官团高级教官,后参与步兵学校筹备建校,曾任中央陆军步兵学校教育长。是国民革命军早期工兵、步兵兵种教育先驱者与军事教育理论家。无论是史载资料,还是民间流传,对于廖士翘在黄埔军校以及民国时期军事教育领域之贡献,都少有报道传闻。笔者依据历史档案资料、前人回忆文章以及后人记述情况,对于廖士翘毕生作出简要介绍。
武学师道,黄埔崛起
廖士翘(1892-1951)别名麟衍,别字卓如,别号世桥,江西修水人。北京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保定陆军速成学校工兵科毕业。1892年5月11日(四月初二)生于江西修水县安乡(黄沙桥乡)长坑村桃树坑寓所。1899年9月入乡塾启蒙。1905年9月起,师从知名乡塾刘伯阶读书。1908年9月,入县立梯云高等小学堂学习。毕业后,于1910年9月考入南昌陆军小学。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赴金陵加入学生军参加北伐。1913年7月,参加“二次革命”军事活动,失败后隐居乡间。1913年10月23日,考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毕业后返回原籍,任县立高等小学堂教员。1917年1月,再入河北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学习,毕业后入伍从军。1920年10月,获得举荐并官费保送日本留学,先入日本陆军振武学校完成预备学业,继入日本陆军联队工兵大队实习。1921年4月,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4期工兵科学习。1923年7月毕业。
回国后,廖士翘应李明灏(士官13期步兵科毕业)邀请南下广东,经程潜举荐先任驻粤“攻鄂军”总司令(程潜兼)部参谋,后任广州大元帅府大本营军政部科员,继任广东肇庆讲武堂筑城教官。1923年10月,任设立于广州黄埔长洲岛广东海军学校旧址的大元帅府军政部(部长程潜)军官教导营营长,该营为入伍生-预备军官训练机构,是当时设立于广州地区、早于黄埔军校的预备军官学校。该营设立后招生4个连,有近500人参加入伍训练,三分之二为湖南籍青年学生。程潜因重任在肩,将训练教育事宜全权委托廖士翘负责,教官主要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生为主,如沈静任战术教官;第1连连长程宣,是程潜侄子;第2连连长章鸿春,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骑兵科。此时,廖士翘因家眷住在广州市内,他每天早晨乘专用小汽船到黄埔岛,下午或临近傍晚,训练完毕才返回市区,因船小风大有时颠簸起伏,来回20里水路颇为艰辛。半年后于1924年1月,程潜征得大元帅府大本营同意,将军官教导营改为广州大本营军政部陆军讲武学校,校址迁移广州近郊北校场,校长仍由程潜兼,监督为周贯鸿(江西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教育长为李仲坚(湖南醴陵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2期工兵科毕业),廖士翘被任命为中校战术教官,兼第1队队长,第2队队长仍由章鸿春兼任,两个队总计220多人,绝大部分是湖南籍青年。
1924年春,黄埔军校开办在即,招生公告登报后,军政部陆军讲武学校有十余名学生,分别以各种理由请假前往报考,但仅有邓文仪、桂永清、张际春、黎道善4名被黄埔军校录取。因军政部陆军讲武学校担心优秀学员报考出走,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学员,只能私下请求队官同意,据邓文仪回忆,第1队队长廖士翘曾与他交谈,希望他不要见异思迁,不许他离开学校,否则将受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