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精神分析学(续)PPT.ppt

格式:ppt   大小:1,460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精神分析学(续)PPT.ppt

上传人:aluyuw1 2017/12/7 文件大小:1.4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精神分析学(续)PPT.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人格结构理论——自我
自我:从本我逐渐分化、发展出来的成份,是现实化了的自我。从其本源来说,自我是本我的一部分,是在现实的陶冶下逐渐发展形成的。自我按现实原则进行操作,其基本的任务是在现实要求与本我的非理性需要之间起调节作用,其寻求两者的平衡。在现实的条件下,正确地认识现实和适应现实,尽力使个体在恰当的时机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
人格结构理论——超我
超我:又称理想的自我,是从自我发展起来的,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它代表着人格中道德、良知、文明的部分。按社会道德行为标准行事,有两种功能:第一,由于它是社会规范的执行者,因此它随时随地去发现“自我”的冲动,并加以控制;第二,对“自我”进行监督和控制,阻止自我执行本我的要求,以保证行为符合社会规范,最终使个体形成完美的人格。
原则的冲突
本我——享乐原则
自我——现实原则
超我——道德原则
Id
I want it now
Superego
Nice people don’t
Do that
Ego
Maybe I can find
promise
防卫机制
在正常状态下,当自我以合理的方式消除焦虑而无法实现时,就必须以一种非理性的方式实现这一目标,这种非理性的方式就是所谓的防卫机制。防卫机制具有这样一些特点:第一,它们是在无意识水平上进行的,具有自欺、逃避现实的性质;第二,它们通过伪装或歪曲事实,达到减轻对自己造成焦虑和威胁的目的;第三,防卫机制在有限的范围内使用具有维持心理健康的作用,但超出一定的范围便会引起心理问题或疾病。
几种常见的防卫机制
压抑:许多其他自我防御的基础与精神异常的根源,其作用是将一些具威胁或令人痛苦的想法或感觉排除在知觉之外。
投射:这是一种自我欺骗的防卫机制,将自己不为社会所接受的欲望与冲动归于别人身上,以减轻自己内心焦虑。
反向作用:为了防范具有危胁性的冲动,人们可能会主动地表现出相反方向的冲动。
转移:一种解除焦虑的方式,即将情绪上的冲动转移发作在较安全的对象上。升华是转移的一种积极表现形式。
退化:行为退回较不成熟的阶段中去。如幻想
精神防御机制
不成熟
- 否认
- 抑制
- 外化
- 转移
- 合理化
成熟
- 幽默
- 升华
- 克制
- 利他行为
情结是心理能量的郁结。
情结是一种人格状态。
情结是未竟的心愿。
情结是曲扭的认知。
情结是本能的流露。
情结是记忆的驿站。
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口唇期:0-,嘴是主要的“愉快区”、并通过吮吸等行为获得满足。此阶段婴儿的自我界限和现实感尚未形成,遇到挫折时多呈否定、歪曲、外射等心理防卫机制,即通过对现实情况的否定或歪曲来保护自己心理的安宁。
肛门期:-3岁。肛门是主要的“愉快区”。在这一阶段,儿童面临着生命中的第一次冲突,即儿童内部本能与外部要求的冲突。此阶段幼儿的自我界限逐渐开始建立,能够清楚地辨别“我”与“你”的存在和关系,自我意识渐强。遇到挫折时常采用转移、隔离、退化等心理防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