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病毒性肝炎病人护理常规
一、概述
病毒性肝炎是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传染病。迄今已知至少有6种类型病毒。甲、戊型主要经粪口传播:乙、丙、丁、庚型主要经血液传播。临床症状有明显的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及厌油腻食物等消化道症状。主要体征是肝脾肿大伴压痛,部分病人出现黄疸。
二、护理观察要点
1、病人的精神、食欲及乏力程度。
2、有无意识障碍、其程度如何。
3、皮肤、巩膜黄染情况,尿、便的颜色。
4、了解黄疸的消退。
5、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消化道有无出血等。
三、护理问题
1、具有传染性:与肝炎是传染病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肝细胞受损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不足和(或)呕吐有关。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胆盐沉积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起瘙痒;重型肝炎大量腹水形成、长期卧床有关。
5、焦虑:与病情反复、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6、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7、潜在并发症:肝性脑病、肾衰竭。
8、知识缺乏:缺乏病毒性肝炎的防治知识。
四、护理措施
1、隔离:甲型、戊型消化道隔离,乙型血液体液隔离。甲型自发病日期,不少于30日(如病情未好转,应继续隔离);乙型隔离至临床痊愈。
2、急性肝炎和重症肝炎卧床休息,慢性肝炎动静结合,要避免过度劳累。
3、合理营养:进高蛋白质、低脂肪、适量糖类和热能的饮食。
(1)成人每日热能以2000-2500kcal为宜。必要时应根据体重、有无发热及病情轻重作适当的调整。
(2)肥胖者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限制热能,控制饮食,避免影响肝功能的恢复和脂肪肝的发生。
(3)蛋白质应占总热能的16%,90-130g/d。蛋白质以鱼类、蛋类、乳制品、大豆及其制品为好。血氨增高、有肝性脑病倾向或症状时,给予低蛋白饮食。严重肝性脑病时严格限制蛋白质。随着肝性脑病的改善,应尽早逐步增加,并恢复到40-60g/d,此时以补充植物性蛋白质为好。植物性蛋白纤维成分多,在肠道停留时间短,可降低毒性物质的吸收,防止和改善肝性脑病。
(4)脂肪的供给应占总热能的20%左右,约60g/d。要多给予易消化吸收的脂肪,如全奶、奶油、黄油、人造奶油及各种植物油等。黄疸期给低脂肪食物,少量多餐。
(5)糖类的供应占总热能的60%左右为宜,约310-360g/d。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等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品,以增加各种维生素。食物越杂越好,要注意选择富含氨基酸的食物。多吃鱼、虾、鸭、去皮鸡肉、牛奶、黄豆、玉米、小米、糯米、小红枣等支链氨基酸含量丰富的食品,少吃猪肉、羊肉、牛肉、鸡皮等含芳香族氨基酸多的食物、多吃蔬菜、圆白菜、菜花等,可以补充体内维生素K。
4、病毒性肝炎症状护理
(1)病毒性肝炎患者恶心呕吐
首先应保持舒适安静的环境,减少心理刺激;协助病人采取坐位,如病情不允许,可采取侧卧位或仰卧位;头偏向一边,避免呕吐物呛入呼吸道;呕吐后做好洗漱工作,保持舒适;呕吐频繁者可暂时禁食,予静脉补液及补充营养;观察呕吐物的色、质、量及有无因呕吐引起的水电解质失衡。
(2)病毒性肝炎患者黄疸、瘙痒
保持皮肤完整性,每天可用温水清洗或擦洗;选择清洁、柔软、吸水性强的布制衣裤,减轻皮肤瘙痒;修剪指甲,防止抓破皮肤。合理饮食,卧床休息,有黄疸者戒烟酒。
(3)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热  
降低体温,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