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现场监测技术
镇江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2005年5月
张先宝
第一章概述
无组织污染排放源指不经排气筒无规则排放的源,如设置于露天环境中具有无组织排放的设施(煤堆、建材场、垃圾场等),或指具有无组织排放的建筑物(车间和工棚等);需要时,也可以将一些低矮的经排气筒排放的源当作无组织源处理。确定污染源常用于环境管理,对于污染物的控制与处理,对新建企业的环境评价,对污染物的监测,规定原有企业的限期治理和达标排放,主要控制其排放源能达标和对周边敏感地区贡献。环境监测是指人们对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监视性测定的活动,它是通过对环境质量某些代表值进行长时间的测定,以掌握环境污染状况和判明环境质量的好坏。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是环境管理的技术依据,通过对无组织源所排放的污染物的监测,为大气质量评定、环境影响评价、环保验收及仲裁监测提供数据基础;也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有一定的规范和方法,它和污染源类型、污染物性质、环境标准及地形与气象条件相关。
作为一名环境监测人员,在现场取样、分析过程仅仅是测试工作的一个中间环节,全面的监测人员应掌握三个方面知识:(1)了解监测对象,熟习污染物性质及排放规律;(2)熟习相关的法律法规;(3)掌握污染物采样布点、取样和分析方法,全面掌握监测分析作业指导书要求。另外,作为一名现场监测人员,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现场工作的质量比较难控制,需要每一位监测人员自觉地、严格地按操作程序进行。
第二章大气污染物
从环境质量角度,大气污染物从化学性质分还原型(煤烟型)、氧化型(石油型)和混合型;按物理性质分气态、蒸气和气溶胶状;按其形成过程分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可以按监测重要度分为五类。
第一类的大气污染物是指我国环境保护局已制定出环境标准的那些物质,是评价环境质量的主要控制指标。如可吸入悬浮微粒(PM1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飘尘、一氧化碳、光化学氧化剂等,对它们在大气中的浓度有严格的限制,参见《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规定。
第二类必须分析的大气污染物是那些已知对人类健康特别有害,但目前在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中尚未限制的那些污染物,例如,石棉、汞等属于此类,其他大气污染物凡经证实确会引起严重疾病并增加死亡率的均属此列,其数目还在不断增加。
第四类必须加以限制的是来自移动污染源的排放物。如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
第五类污染物包括许多元素和化合物,对它们的影响和控制正在进行很多研究,以确定这些污染物应该控制的程度和最好的控制方法。这类物质包括砷、汞、镍、铬、钒、锰、铜、锌、钡和锡等金属以及氯、氯化氢、硫化氢、硒、硼、磷、多环芳香烃、多氯联苯、有恶臭的化合物、细颗粒物质、农药、气源性致病原、活性有机化合物及放射性核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