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城市地下空间内涝防治标准研究
程松明田利勇李路
(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00061)
【摘要】本文对地下空间进行了等级划分,并提出地下空间内涝防治标准。文章提出了地下空间挡水体系,并给出了对地下空间出入口设防高程确定方法。文章以上海市五角场地区地下空间为对象,应用MIKE Flood软件建立了路网和管网耦合的内涝系统数学模型,分析不同暴雨重现期下研究区域的积水范围和积水深度,在此基础上提出该区域地下空间设防高程建议。
【关键词】地下空间;内涝;防治;挡水
城市地下空间作为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是解决城市人口、环境、资源三大危机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不仅要适应当前的发展,还要适应未来长远的发展。受日尔尼诺效应、城市热岛效应等因素影响,城市时常会遭遇极端强降雨天气,而目前城市排水及内涝防治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较低,不足以应对极端强降雨。城市地下空间建设规模越来越大,面临的内涝防治任务越来越重,而目前城市地下空间无统一的内涝防治标准,也无明确的控制性技术要求,城市规划及地下空间规划对内涝防治安全问题没有进行充分考虑。受上述因素影响,使得城市地下空间面临的内涝风险越来越严峻,也是造成近些年来城市内涝灾害事件频繁发生的原因。对地下空间的内涝防治标准进行研究,从设计、施工、行政审批、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上控制相关风险显得十分的迫切及必要[1]。
地下空间分类
2001年11月国家建设部在修订并实施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中把城市地下空间定义为:“城市规划区内地表以下的空间”。城市地下空间的范
围很广,根据功能属性划分,主要可划分为公用建筑设施、专业建筑设施、交通运输设施等。公共建筑设施主要包含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库等;专业建筑设施主要包含电力、通信、水利等行业专业地下建筑物设施;交通运输设施主要包含城市轨道交通、城市下立交、越江隧道等。
地下空间的等级划分和内涝防治标准
地下空间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位于地下,低于城市地坪线,造成了它必将是城市内涝防治的重点保护对象。地下空间内涝防治标准主要体现在地下空间防御外水(城市内涝水)入侵的水平,可以用内涝防治重现期(外水入侵地下空间的重现期)来进行衡量。统筹考虑《防洪标准》[2]、《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3]及《室外排水设计规范》[4]等相关规范,城市地下空间防洪标准宜根据地下空间的重要性进行区别对待。根据地下空间重要性可将地下空间区分为三个级别,即特别重要、重要和一般。特别重要地下空间主要包括城市地下轨道交通、主干道下立交或地下通道、地下建筑面积≥50000m2的地下空间等,其内涝防治标准不低于200年一遇;重要地下空间主要包括地下建筑面积介于5000~50000m2的地下空间、次干道下立交或地下通道等,其内涝防治标准达到100年一遇;一般地下空间建筑面积≤5000m2的地下空间、其它地下立交或地下通道等,其内涝防治标准达到50年一遇。地下空间等级划分和防汛标准见表1。
表1 地下空间的等级划分和防汛标准
注:表中地下建筑面积主要指公用建筑设施,专业建筑设施的分级标准需根据工程自身重要性进行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