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惠州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基础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惠州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基础研究.doc

上传人:wz_198613 2017/12/17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惠州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基础研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惠州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基础研究
惠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惠州 516001
摘要:研究对惠州市具有保护价值的37个传统村落的村落基本情况、历史沿革、村落保护范围、村落格局、人居环境、保护文化价值等做了详细调查,并归纳分类,根据《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进行分级保护,同时对惠州市传统村落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每个传统村落的控制范围进行划定,提出传统村落保护指引及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建议。
关键词:传统村落;分级保护;保护措施
引言
惠州是粤东门户,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源远流长的历史。历史上曾有包括苏东坡在内的不少名人旅居于此。先民聚族而居,形成了一个又一个星罗棋布的传统村落。惠州市的乡村地区分布着数量众多的传统村落,有着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遗存众多具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客家建筑群。这些传统村落是惠州市宝贵的文化资源,承载着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历史。
一、空间分布
惠州市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惠城、惠阳、惠东、博罗、龙门、仲恺六个县(区)。全市共有传统村落37处。
从整体区位来看,惠州市传统村落有四处显著的集中区,分别是龙门县永汉-龙华峡谷带;博罗县福田-湖镇峡谷带;惠阳丘陵平原带;惠东沿海带。
从县区情况看,本次研究的37个惠州市传统村落中,惠城有3处、惠阳有6处、仲恺有3处、惠东有10处、博罗有8处、龙门有7处。
二、基本分类与特征
根据惠州市传统村落的自然景观特征以及村落形态,大致可分为滨海渔村类;平原傍水类;丘陵不规则类三大类。
1、滨海渔村类—距离海岸线比较近,一般不超过2公里,海拔高程较低,村落规模较大。如惠东县稔山镇范和村、吉隆镇平政村、吉隆镇瑶埠村、铁涌镇溪美村、黄埠镇杨屋村等。
2、平原傍水类—地势平坦,以冲积平原为主,大多数靠近河流,海拔高程比较低,村落内建筑布置较为整齐。如惠城区横沥镇墨园村、芦洲镇岚派村;惠阳区良井镇霞角村;仲恺区潼湖镇赤岗村、黄屋村;惠东县多祝镇蔡屋围村;博罗县公庄镇吉水围村、湖镇镇大田村、湖镇围村;龙门县龙华镇功武村、绳武围村、水坑村等。
3、丘陵不规则类—村落周边被山体包围或者地处丘陵地带,海拔较低,村落形态不规则。如惠阳区秋长街道周田村、铁门扇村、茶园村、官山村等。
三、现状存在问题
目前,惠州市传统村落存在稀缺性认识不足、保护乏力、农村规划无序性、土地政策不完善、法规政策制度不健全、产权不清、传统村落保护制订标准难、保护资金缺乏、研究保护人才匮乏等问题,
1、部分地区相关部门对传统村落保护缺乏足够重视。
一是对传统村落遗产的稀缺性、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市、县(区)两级政府均未成立专门的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机构,相关职能部门也没有专门科室负责,无法保障全面系统、长期有效地开展实质性工作。
2、对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乏力,传统村落总体上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惠州市传统村落大多数处于“老龄化、空巢化”的自然性衰败状态。传统建筑大多年代久远,大多数传统村落仍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得不到有效保护。一些重要建筑大多破败不堪、年久失修。如博罗县大田村、仲恺区东楼村等多个传统村落自然衰败严重。
3、农村建设无序性和随意“拆旧建新”。
由于农村建设无序性和随意“拆旧建新”,导致传统村落空间格局被破坏,传统建筑保护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