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牙缺失修复中骨内牙种植体的应用
杨国生
(富阳市东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1401)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使用骨内牙种植体的患者总100例,检验在牙缺失修复中骨内牙种植体作用效果及相关适应症。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于2012年1月到2012年12 月收治50名使骨内牙种植的患者,共120个骨内牙种植体进行为期1 年随访调查,统计种植初期稳定性与种植成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种植成功58 例,种植失败2 例,稳定性在10- 之间,种植成功36例,失败4 例,,种植成功8 例,失败12 例。结论:牙缺失修复中骨内牙种植体的应用是修补牙缺失的较好手段,有着易操作,成功率高等特点,初期种植稳定性与骨内牙种植体成功率有相关性,提高稳定性可以增加修补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骨内牙种植体;牙缺损修复;牙修复体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2-0006-02
骨内牙种植体(endosseous dental implant, EDI)是一种新产生的种植义齿方法,其在牙缺失修复中起到较重要的作用,具有可最大程度保存周边牙齿形态即可定位准确、磨合效率高、稳定固定、美观安全舒适等优点,因此在口腔科牙缺损修复中较受欢迎[1-2]。骨内牙种植体作为义齿种植的主要修复方法,在近年来备受推崇,然而骨内牙种植体的稳定性与种植成功率关系却鲜有报道[3-4],笔者试通过选取我院口腔科于2012 年1 月到2012 年12 月收治50 名使骨内牙种植的患者,共120个骨內牙种植体进行为期1 年随访调查,统计种植初期稳定性与种植成功率之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样本与方法
研究对象
我院口腔科于2012 年1 月到2012 年12 月收治50 名使骨内牙种植的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参与观察性实验患者中,男性患者28 人,女性患者22 人;最小年龄12 岁,最大年龄为67 岁,平均年龄为(±)岁;体重45kg-62kg,平均体重(±)kg。经比较可知,所有参与实验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等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P>),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检查所有患者均新收入本科室,严格根据牙体种植的禁忌症及适应症进行筛选,术前进行X 光摄片,取模型进行评估,要求患者达到LEKHOLM标准骨质才可进行手术。此外在骨量选择上采用要求为:垂直方向长度大于将种植的牙体长度的2mm,侧向厚度同样大于种植体长度2mm,若患者需要进行2 个以上种植体的种植,则2 个种植体间距离应大于2mm, 以上方可入选本组进行研究[5]。
种植手术及修复方法
种植手术选用在导板的引导下进行高精度种植方案,采用种植方式为埋藏型手术方案,若患者牙槽骨局部骨量因退化等因素不足时,则采用人工方式增加骨量,或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延期手术等增加牙槽骨量[6]。
在骨内牙种植体种植后,上颌及下颌需要3-6 个月牙槽骨愈合时间,具体愈合时间根据患者随访情况决定,在骨愈合后,选择进行种植体修复工作,本次入组患者修复方案有固定桥、覆盖义齿、联冠、单冠、等几种方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