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智能楼宇论文楼宇智能化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53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智能楼宇论文楼宇智能化论文.doc

上传人:1136365664 2017/12/18 文件大小:5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智能楼宇论文楼宇智能化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智能楼宇论文楼宇智能化论文
面向职业取证的楼宇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摘要:智能楼宇管理师取证制度的推广对高校楼宇智能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应从教学大纲制定、教学方式改革及实训中心建设三个方面出发,探讨楼宇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
关键词:楼宇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教学大纲;教学方式
进入21世纪以来,智能建筑在我国各地快速兴起,智能建筑的发展拉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电力、电子、仪表、钢铁、建材、机械、自动化、计算机、通信等产业的发展。为迎合行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应用型人才需求,自2001年起,我国部分职业院校先后开设了楼宇智能化专业。但如何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深化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和重点。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以职业取证为目的,从2009年起,对楼宇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
智能楼宇管理师职业考评背景分析
对我国“建筑智能化”现状的调查表明,定位于智能型的建筑,其智能化系统的开通率、无故障运行率、节能增效的实际情况与预期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各个层次的建筑智能化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管理的专业化人才。建筑智能化具有多学科、多行业交叉融汇的特点,涉及的行业和学科包括建筑结构、建筑供配电、供暖采冷、机电设备、计算机管理、远程集散控制、信息通讯等等。相关企业很难招聘到同时具备上述专业能力的人员,因此常常从高校的自动化、通信工程、电气工程等相关专业中进行人员招聘,随后对员工进行简单培训后上岗。即使是楼宇智能化专业,也难以在3~4年内培养出完全适应市场需要的专业人才。为了进一步规范行业发展,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标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已将“智能楼宇”定义为国家的新职业,并出台了“智能楼宇管理师”考证制度与考评标准。
考评标准分为初级(智能楼宇管理员)、中级(助理智能楼宇管理师)、高级(智能楼宇管理师)三个级别。各级别所对应的内容如图1所示。
可见,符合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定位的级别是“助理智能楼宇管理师”。与其他工种的中级职业取证一样,该级别的技能要求是以掌握识图、安装、操作、维保、运行值机技能为主,取证环节从理论、实践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查。
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教学大纲的修订
长期以来,困扰高职院校楼宇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是:课程量多、面广但是深度不够,课程体系的层次不清晰、重点不突出。为了在3学年内培养出具备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按照“智能楼宇管理师”取证考核的相关要求,我院对楼宇智能化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
主体思路如下:(1)将部分与本专业相关性不大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删除,或将其改为选修课;(2)将部分具有连通性的课程按本专业的需要进行合并。例如,将《单片机技术》与《C语言》两门课程进行整合,不再单独开始《C语言》,而是在学习完汇编语言以后紧接着学习C语言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单片机中的应用,这样可以节省课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3)大幅度提高实践环节所占的课时比例。职业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场所,而楼宇智能化专业又是一门工程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我院将《单片机技术》等课程的上机学时由原来的16课时增加至32课时,调整后实践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