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ppt

格式:ppt   大小:784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ppt

上传人:13431315 2017/12/20 文件大小:78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专题六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
本专题主要阐述了20世纪以来引导中国走向独立、富强、现代化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主要包括: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之后,孙中山与时俱进,把其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明确地提出反帝斗争的主张。毛泽东思想是在新民主义革命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的统一全党的指导思想,它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理论指导中国人民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四大理论都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其中后三者一脉相承,都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共同的理论经精髓是实事求是。
专题概述(专题特征)
2
考点1梳理




旧三
民主义
内容及内
在联系
民族主义(前提)
民权主义(核心)
民生主义(补充和发展)
实践
指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
评价
进步性:
局限性:
人教教材P79
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纲领,
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提出背景
新三
民主义
发展背景
维护民主共和斗争屡遭失败;
孙中山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思想的转变;
十月革命胜利的启示;
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
内容(与旧三民主义的区别)
评价
进步性:
局限性:
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成为国共
合作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在理论基础上未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
义的范畴
1924年
实践:国共合作——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3
考点2梳理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形成条件
思想基础:
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实践基础:
国际条件: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中共领导的民主革命的发展
十月革命的胜利





萌芽:
初步形成:
正式形成:
(即成熟)
发展
抗战时期:《新民主主义论》标志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中共七大确立其为指导思想
大革命时期:解决了革命领导者、主力军、革命对象等问题
土地革命时期——解决民主革命道路问题(工农武装割据)
解放战争时期: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新中国问题
过渡时期:解决了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问题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深远影响:课本P85末段
4
考点3梳理
邓小平理论
形成条件
形成和发
展过程
时代背景:
理论基础:
历史依据:
实践基础: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酝酿:
形成:
成熟:
确立地位: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
1982年十二大、1987年十三大
南方谈话、1992年十四大
1997年十五大
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历史地位:课本P88
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创立背景:课本P88
主要内容:
精髓:
确立地位:
解决的主要问题:课本P88
意义:课本P88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2002年十六大
5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就
三大理论成果、两次飞跃: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实现三次转变:
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
从建设社会主义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转变
重难点突破
6
2、近现代中国人民在探索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第一次: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
第二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成立新中国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第三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7
3、中共党史上的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第一次转移:城市转移到农村
(1)背景:1927年大革命失败,中共城市武装暴动均告失败。
(2)标志:理论上八七会议、实践上秋收起义失败后
(3)意义: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第二次转移:乡村转移到城市
(1)背景: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2)标志:1949年西柏坡会议
(3)意义: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上的准备。
第三次转移:阶级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1)背景:1978年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标志: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3)意义: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8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