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尔基简介
(~)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
人。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 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装卸工、面
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他与劳动人民同呼
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
展具有重要影响。
高尔基刻苦自学文化知识,并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探求改造现实的途
径。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登上文坛,他的早期作品,杂
存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风格,这是他无产阶级世界观形成前必然经历
的阶段。浪漫主义作品如《马卡尔·楚德拉》、《伊则吉尔老婆子》()、
《鹰之歌》()等,赞美了热爱自由、向往光明与英雄业绩的坚强个性,
表现了渴望战斗的激情;现实主义作品如《契尔卡什》、《沦落的人们》、《柯
诺瓦洛夫》等,描写了人民的苦难生活及他们的崇高品德,表达了他们的激
愤与抗争。这些作品的主人公大多是努力探求新的生活道路、思考生活的意
义并充满激烈内心冲突的人物。
年他创作了著名的散文诗《海燕之歌》,塑造了象征大智大勇革
命者搏风击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鼓舞人们去迎接
伟大的战斗,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受到列宁的热情称
赞。
年革命前夕,高尔基的创作转向了戏剧,~ 年,他先
后写出了《小市民》、《底层》、《避暑客》、《太阳的孩子们》和(野蛮人》等
剧本。特别是《小市民》、《底层》展现了现实生活中工人的新形象与新的精
神面貌,表现了他们为自己权利而斗争的决心与乐观情绪,它们的上演,在
当时俄国的剧坛上引起了轰动。
年高尔基写成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敌人》两部最重要的作
品——标志着其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母亲》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批
自觉为社会主义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形象,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文学的奠基作。列宁肯定了它的现实意义。
年革命失败后,高尔基赴美国及意大利写了一系列政论文章,抨
击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充斥于思想、文学界的形形色色反动思潮。年
创作的中篇小说《忏悔》流露出唯心主义的造神论思想,受到列宁的严肃批
评,并得到他的热情帮助。尽管如此,高尔基的主导倾向仍然是积极的,富
于革命的战斗精神。对新的无产阶级文学创作方法的特征从理论上进行了许
多探索,提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观点。他在两次革命之间的创作
成果颇丰,如《奥古洛夫镇》()、《夏天()、《马特维·柯热米亚
金的一生》(~)、《意大利童话》(~)、《俄罗斯童话》
(~),以及稍后完成的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
和《人间》(~)。
十月革命之后的十年间,高尔基因健康欠佳,仅写了关于列宁及一些
作家的独具艺术风格与重要文献价值的回忆录及自传体三部曲的最后一部
《我的大学》(~)、《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等几
部作品。年,他遵照列宁忠告,到国外养病。
年回国之后,从年起着手创作卷帙浩繁的具有史诗气魄的长
篇巨著《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这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到年他去
世前还写了《苏联游记》()《英雄的故事》和多部剧作《耶戈尔·布雷
乔夫等人》()、《托斯契加耶夫等人》、《瓦萨·日烈兹诺娃》
(),以及大量的文艺理论、文学批评和政论文章,对马克思主义文艺
理论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高尔基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也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组织成
立了苏联作家协会,并主持召开了全苏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培养文学新人,
积极参加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
高尔基的作品自年就开始介绍到中国。他的优秀文学作品和论
著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财富。
译序
戈仁权雪影译
我国读者对高尔基这位俄罗斯文学巨人的名字是十分熟悉和热爱的。
半个多世纪以来,大师的作品通过鲁迅、翟秋白、戈宝权等翻译家的大笔被
介绍给广大读者。人们把《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阿尔
达莫洛夫家事》、《克里姆·沙姆金的一生》等作品深深地印在心田里。
高尔基(1868—1936)原姓彼什科夫。“高尔基”这位词在俄
文里是“苦的”、“痛苦的”意思,高尔基为什么要改姓?这也许是个谜,但
可以这样猜测,高氏比常人理解的人生之苦要多一些和深刻一些,也许“痛
苦”是“人生”的互换词吧!
高尔基是这样描绘他的出生和童年生活的:“我于1868年或69年
3月14日出生在尼日尼的染匠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卡希林的家里,母
亲是他的女儿瓦尔瓦拉,父亲是彼尔姆的一名小市民,他名叫马克西姆·萨
瓦季耶夫·彼什科夫,职业是装饰裱糊工。从那时起,我就光荣而清白地享
有油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