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7
文档名称:

间歇性外斜视 幻灯片.ppt

格式:ppt   大小:2,677KB   页数:1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间歇性外斜视 幻灯片.ppt

上传人:iluyuw9 2017/12/22 文件大小:2.6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间歇性外斜视 幻灯片.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间歇性外斜视
黑龙江省眼科医院
张治平
间歇性外斜视是外隐斜向外显斜过渡的一个阶段,发病率较高,以儿童早期3~5岁发病者最多,***中交替性外斜视多由间歇性外斜视过渡而来。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斜视的发生频率及斜视的角度极少能够自行改善,部分患者的异常状态可能保留在某一阶段,部分患者则呈进行性发展并过渡到恒定性外斜视。
发病率
据统计,欧美儿童中发病率为1一2%,低于内斜视;而在日本(%,内斜视1. 5%)
中国的香港,外斜视几乎是内斜视的两倍,约3%左右。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间歇性外斜视的病因,大多数学者认为是神经支配和解剖因素,主要是外展和集合之间的平衡失调,集合功能不足和融合力低下。
绝对安静眼位:将完全不受随意的和不随意的神经冲动支配时的眼位叫做绝对眼位。
生理安静眼位:将所有肌肉活动力减低到最小限度的眼位,叫做生理安静眼位。
消除融象眼位:当双眼视机能遭到破坏呈单眼视时的眼位,叫做消除融象眼位。
融象学说
融象功能: 大脑同时接受两眼各自传来的影像,经过大脑的综合加工处理,将两个像合成一个,将大脑这种把影像合二为一的机能叫做融象。
融合能力是生后逐渐发育起来的视功能。人的两眼眶轴约呈45°分散位,而眼位经常处于平衡状态。这除受两眼球周围解剖因素影响外,主要由融合反射等运动反射因素所控制。
卢炜等检查了100例间歇性外斜视术前的融合范围后认为,融合功能发育不健全是间歇性外斜视发病机制的主要因素。由于融合功能的不协调,间歇性外斜视的斜视角经常发生改变。
神经支配异常学说
魔术师镜子现象:1979年三井等对斜视的病因和治疗从基础到临床进行了系统研究,他们把病人主眼局麻后,用镊子夹住主眼内侧角膜缘,向内转方向轻压,则外斜眼变正位,外斜消失,他们将此现象称为魔术师镊子现象(Magician forceps phenomenon, MF)。在外斜眼作此试验,主眼则不发生这种反射运动。故他们认为外斜视的原因是主眼对从眼外直肌发出一种异常冲动,致使该肌收缩从而引起外斜视
NPR现象
RPR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