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古典爱情诗——企慕中的“在水一方”.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典爱情诗——企慕中的“在水一方”.doc

上传人:wz_198613 2017/12/23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典爱情诗——企慕中的“在水一方”.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典爱情诗——企慕中的“在水一方”
——教读《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几点启示
贾莉新疆乌鲁木齐八一中学
阅读和欣赏古诗文中的名篇佳作是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如果我们能通过一篇篇优美的诗文作品,进入到古人为我们创造的艺术世界中,真正发现并领略到其中的艺术美,我们就能获得一种审美的愉悦。
古人曾说:“诗无达诂”,不仅对诗歌的解释如此,对诗歌的鉴赏也是如此。鲁迅先生也常说:“凡人之心,无不有诗,如诗人作诗,诗不为诗人独有,凡一读其诗,心即会解者,即无不自有诗人之诗。”任何一个人对作品(尤其是含蕴丰富的经典性名作)的解读和欣赏,都仅仅是一种角度,一种体验,一种认识,而且不可避免地都必然留下时代和个人精神烙印。因此,不管多么高明的艺术鉴赏和审美体验,都只能启发而不能取代读者对作品的解读和欣赏。
在新课标背景下我们进入了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教学活动。很多时候,教读的过程就是领悟与再创作的过程。新的理念新的课程内容,当然应该有新的教法。如果仅仅像过去一样采取简单的方法,直接告诉学生阅读结果,那么对于被教育主体学生来说诗歌欣赏就只能永远停留在诗歌的表象之中,无法真正融入作品的内心世界。正是由于教学中缺少了必需的“体验”,也就缺乏了对诗中意境的把握,对诗歌的欣赏也就不全面。
“读书其实就是读自己”,读诗歌更是如此。诗歌最基本的特点是抒情,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感情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艺术,这是任何形式的文学作品都不能例外的。但诗歌却是各种文学形式中最具有感情色彩的文体。诗人对客观世界的把握和表现是情感式的,这就决定了我们在艺术鉴赏活动中对诗歌的接受也是情感式的。诗人的感情也是常常凝聚和蕴含在艺术形象之中,并不都是直接说出来的,但离开感情,我们就很难捕捉诗歌的形象。
因此,接受者自己充满***,用心去感受诗人的***,在诗歌欣赏中就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在和学生们共同鉴赏《长恨歌》和《湘夫人》中深有体会。两首诗都涉及到爱情、相思、追慕,诗中的情感激越、纯粹、绵远而深切。学生们只要进入诗的情境,就能感受体悟到。
一中国的爱情诗往往置于自然背景中
“爱情是文学艺术永恒的主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那么执著与热烈是因为爱情就如同生命,跨不过死亡的门槛,因而中国诗人笔下的爱情只是人间性和现实性的,是非常脆弱和难以永久把握的。李商隐的“此日六军用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说尽了悲欢难料的人生际遇。而《长恨歌》和《湘夫人》更是道尽了离别之苦,相思之愁。江淹说:“黯然***者,惟别而已”,的确如此。
中国古典诗歌主要是通过创造意象和意境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而意象和意境的创造都离不开客观的物和景,但这物和景又与我们平常在生活中所看到的面貌不完全相同,它是经过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筛选、提炼、浸润而成的,是经过诗的升华的。而中国诗人表现爱情的时候,常常会写那么一点与恋人有关的自然景物,通过景物依旧与恋人的消失对照,含蓄地表达他们对爱情脆弱易越的本质认识。
《长恨歌》中的那声声凄诉“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道尽物事人非,“有情阴阳两相隔”的悲苦。诗中“池苑”、“来央柳”、“太液芙蓉”这些宫中熟悉的景致无一不引发抒情主人公难以自抑的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