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荨麻疹护理查房
이문서는나눔글꼴로작성되었습니다. 설치하기
潘少荣
定义: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24小时内消退,但反复发生新的皮疹。病程迁延数日至数月。
病因:病因非常复杂,约3/4的患者找不到原因,特别是慢性荨麻疹。常见原因主要有:食物及食物添加剂;吸入物;感染;药物;物理因素如机械刺激、冷热、日光等;昆虫叮咬;精神因素和内分泌改变;遗传因素等。
临床表现:基本损害为皮肤出现风团。常先有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皮肤色,少数患者有水肿性红斑。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发作时间不定。风团逐渐蔓延,融合成片,由于真皮乳头水肿,可见表皮毛囊口向下凹陷。风团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少数可延长至数天后消退,不留痕迹。皮疹反复成批发生,以傍晚发作者多见。风团常泛发,亦可局限。有时合并血管性水肿,偶尔风团表面形成大疱。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头胀、腹痛、腹泻,严重患者还可有胸闷、不适、面色苍白、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呼吸短促等全身症状。
治疗
由于荨麻疹的原因各异,治疗效果也不一样。治疗具体措施如下:
(1)去除病因对每位患者都应力求找到引起发作的原因,并加以避免。如果是感染引起者,应积极治疗感染病灶。药物引起者应停用过敏药物;食物过敏引起者,找出过敏食物后,不要再吃这种食物。
(2)避免诱发因素如寒冷性荨麻疹应注意保暖,乙酰胆碱性荨麻疹减少运动、出汗及情绪波动,接触性荨麻疹减少接触的机会等。
(1)抗组胺类药物①H受体拮抗剂具有较强的抗组胺和抗其他炎症介质的作用,治疗各型荨麻疹都有较好的效果。常用的H1受体拮抗剂有苯海拉明、赛庚啶、扑尔敏等,阿伐斯汀、西替利嗪、咪唑斯丁、氯雷他定、依巴斯汀、氮卓斯汀、地氯雷他定等;单独治疗无效时,可以选择两种不同类型的H1受体拮抗剂合用或与H2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常用的H2受体拮抗剂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用于急、慢性荨麻疹和寒冷性荨麻疹均有效。剂量因人而异。②多塞平是一种三环类抗抑郁剂,对慢性荨麻疹效果尤佳,且不良反应较小。对传统使用的抗组胺药物无效的荨麻疹患者,多塞平是较好的选用药物。
(2)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作用,减少组胺释放的药物①硫酸间羟异丁肾上腺素为β2肾上腺受体促进剂,在体内能增加cAMP的浓度,从而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②酮替酚通过增加体内cAMP的浓度,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阻止炎症介质(如组胺、慢反应物质等)的释放。其抑制作用较色甘酸钠强而快,并可口服。③色甘酸钠能阻断抗原抗体的结合,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若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作用,可减少后者的用量,并增强疗效。④曲尼司特通过稳定肥大细胞膜而减少组胺的释放。
体质一般,无肝炎麻疹结核水痘等传染病史,无药物及食物等过敏史,无外伤手术史,否认血制品使用及输血史
辅助检查:
%
血红蛋白浓度127g/L 血小板数447X109
腹部彩超右下腹肠管间探及局限性液性暗区, 提示肠管间少量积液。
P1诊断: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皮肤瘙痒有关 目标:患儿皮肤保持完整,家长能诉出皮肤自护的方法 措施:1、勤剪指甲,每周1—2次。 2、不让患儿用手抓挠患处,以免越抓越痒,可用冷敷减轻瘙痒感,也可以用炉甘石洗剂或氧化锌洗剂清洗皮肤。 3、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平整、无渣屑。 4、温水擦浴,保持皮肤清洁。 5、向患儿及家属讲解皮肤自护的方法及皮肤受损的危险因素。 评价:09月15日,患儿皮疹消退,皮肤无破损
1-1
P2诊断:体温升高与感染有关
目标:患儿体温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措施:1、患儿卧床休息。
2、保持病室通风,控制室温在18-22℃,湿度50%-60%。
3、监测体温的变化,并记录。
4、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不宜食用过多高蛋白质的食物。
5、遵医嘱予恬倩口服。
评价:09月13日,患儿体温恢复正常。
용
9 / 12
3-1
P3诊断:疼痛与炎症引起的腹痛有关
目标:患儿主诉疼痛减轻或消失
措施:1、遵医嘱进食易消化洁净的食物,不食生冷刺激性的食物。
2、安慰患儿,分散患儿的注意力。
3、采取舒适体位。
4、给予保暖,必要时可腹部热敷按摩。
5、遵医嘱予抗过敏解痉药物并观察疗效。
评价:09月14日,患儿诉疼痛消失。
10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