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预防性疫苗
免疫学导论
疫苗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
疫苗的发展史
18世纪早期,中国人以接种“天花”患者的脓液预防疾病的方法传入了欧洲。与此同时,英国乡村医生詹纳()也发现接触牛痘病牛的挤牛奶女工不会患“天花”,于是他改进了接种方法并取得了人体试验的成功。由此开始,疫苗学与免疫学诞生。
巴斯德
发现在实验室培养的条件下,导致禽类发生瘟疫的细菌毒力减弱了,并且由此可以诱导出耐受性和毒性更强的细菌。进一步的研究使得他研制出有效地抵抗炭疽热、霍乱和狂犬病毒的疫苗。
20世纪50年代以后,进入了疫苗发展的现代时期,这个时期是疫苗的多产时期。
这个时期的疫苗分为,全细菌疫苗、半细菌疫苗、病毒重组亚单位疫苗、体外培养的活病毒疫苗以及灭活病毒疫苗。细菌疫苗主要集中于次单元荚膜多糖制剂,然而减毒的全细菌疫苗也有极大的进展。
疫苗本质
本质:利用疫苗(包括减毒的或杀死的病原体,甚至抗原表位的肽段)的免疫原性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或激活免疫细胞以抵御强毒性的病原体的侵袭。
疫苗免疫原理
当疫苗进入体内后,会刺激体内免疫系统,发生一系列免疫反应,受到刺激的B细胞进而转变成浆细胞,不断分裂并产生大量的抗体,将病毒杀死。然后B细胞在人体中转变成为记忆细胞,一旦同样病毒第二次入侵,会立刻被消灭掉,不产生丝毫病变。所以一旦某人患过此种疾病自然便有了相应抗体,无需注射疫苗。
B细胞的记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