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议中国科举制对西方文官制的影响
□叶飞
〔摘要〕科举制因其具有科学性、公平性,对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科举制仍在1905 年被废除。自鸦片战争以来,当我们极力地倡导向西方学习的时候却惊奇的发现,西方文官制亦是受中国科举制的影响发展而来的。笔者将着重从科举制度的发展、灭亡及其后来在17~18 世纪逐渐被西方国家采纳,影响西方文官制的角度,阐释中国当代所存在的文化继承与创新能力缺失的问题。
〔关键词〕科举制度衰落文官制文化继承“科举制是中国的特产”,在中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历史,为古代的选拔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清朝末年,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日趋衰落,科举制度被废除。在晚晴被人批判得一无是处的科举制却在西方被广泛采用,对西方的文官制起到重要的影响。
1 科举制优势。科举制体现了公平的原则,唯才是举。在中国服役的一千多年中,不断的自我完善,对古代社会的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社会垂直流动的功能。参试者不受门第限制。不论出生,不论职业,不论种族,只要有才华都可以参加应试,选拔做官。打破了名门望族、书香门第、官僚家族对官职的垄断。使得底层的百姓可以入仕做官,保证了社会自下向上的垂直流动,有助于社会的公平正义。
选拔制度完善,能录取到真正的人才。层层选拔,使精英脱颖而出。以明朝为例,考试分为四级,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巩固皇权统治。中央掌握选拔大权,能够控制社会人才的流动,笼络知识精英。
即使是那些稍微有点学识却未被选上做官的人,国家利用意识形态和象征的等级制,把他们纳入国家的控制范围内,进行底层民众的管理。
西方的选官制度。与中国的选官制度相比,西方的制度明显落后许多。“欧美各国在18 世纪以前,文职官员的选用主要有贵族世袭制、君主恩赐制,或实行个人赡循制、政党分肥制等方法”。这些制度都有其内在的缺陷。
第一,官吏任用采用个人恩赐或委任制,这种国王恩赐制和个人委任制,缺乏公正性与竞争性。第二,官吏选拔有较大随意性。中世纪欧洲由教会、皇室和贵族三种权力统治。各自都想利用自己信得过的人,扩大统治范围。所以官职大都被各自垄断。这样真正不仅人才得不到利用,官员的整体素质也会大打折扣。第三,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后,官职任用从个人恩赐制过渡到政党分肥制。通过选举上台的政党,把官职分给亲信来做,每换一次政党就要对官员进行大换届。任人唯亲使公平性不复存在,腐败现象滋生。
2 中国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制的影响有人把科举制度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刘海峰:我们对世界文明的贡献,物质文明领域主要是四大发明;在精神文明领域,中国对西方最大的贡献是科举制。
早在15、16 世纪开始,一些西方冒险家、传教士等人来到中国,不仅把西方先进的自然科学传入东方,也把中国的文化带回欧洲。他们早在那时就把科举制介绍到西方社会。从1570年至1870 年的300 年间,以英文或译成英文的有关我国科举考试制度的文章、书籍多达70 余种。到17、18 世纪,就有人谈到要学中国,直到19 世纪前后欧洲的文官制体系才逐渐形成。法国在18 世纪最先试行了文官制,到19 世纪文官系统基本形成。19 世纪英国政府开始推行文官考试,1835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