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6苏轼与旷达人生-课件(PPT精).ppt

格式:ppt   大小:402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6苏轼与旷达人生-课件(PPT精).ppt

上传人:huiwei2002 2017/12/25 文件大小:40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6苏轼与旷达人生-课件(PPT精).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苏轼与旷达人生
1
旷达,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心胸开阔,想得开”。
旷达,昭示着性格的豪迈阔达,处事的落落大方,为人的不拘小节,顺境中不浮不骄,逆境中泰然自若。
2
苏轼的精神
王国维推崇苏轼:“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李泽厚先生说:“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
3
苏轼的人生起伏
起:
幼年随父发奋读书。嘉佑元年(1056年),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参加礼部的考试,高中进士第二名。嘉佑六年(1061年),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4
伏:
神宗时,王安石变法。苏轼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不容于朝廷,被迫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不到三个月,就因“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坐牢103天,几被砍头。幸亏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仕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出狱以后,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已心灰意懒,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这时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幼儿不幸夭折。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5
起:
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就又升翰林学士。
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6
伏: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但元佑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被外放颖州。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后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享年六十六岁。
7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嘉祷六年(1061)苏轼二十六岁时所作
人生充满不可知性,并不意味着人生是盲目的;过去的东西虽已消逝,但并不意味着它不曾存在。既深究人生底蕴,又充满乐观向上。
纪昀评道:“前四句单行入律,唐人旧格;而意境恣逸,则东坡之本色。”
8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这首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苏轼谪居黄州第二年。
9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已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帐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九月作于黄州。
由于其结尾所表达的弃官归隐之念,以至于“翌日喧传子瞻夜作此词,挂冠服江边,拿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二)。“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