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献血车采血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王霞(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献血办 224200)
【摘要】无偿献血采集场所通常以流动献血车为主,为了防范采血护理安全隐患,对献血车工作人员采取采集血液护理安全的相关预防措施,使工作人员对护理安全意识有明确的认识,同时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以及专业的理论知识,使发生安全隐患的几率降至最低。2010年至2012年本采血点在献血车上一共接受29648人次进行无偿献血,没有1例出现护理安全差错。
【关键词】献血车采血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4-0251-01
开展无偿献血工作以来,本市无偿献血者捐献血液绝大部分是在流动献血车上完成的。因其具有流动性,所以,采集血液护理安全就变得非常关键。针对这一情况,作者对流动献血车的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相关措施给予分析研究。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安全隐患
,大部分时间停留在人流集中的地区,献血车的环境容易受到附近环境因素影响。献血车中的空间有限制,采血区域和非采血区域无法完全进行区分。人员进出次数多,容易对采血环境形成污染。
、进出献血车的随意性等,容易使采血环境受到污染。
,他们不一定都是特意来献血的,随意性很大,有些献血者对自身卫生不是很注意,有些人刚干完活就来献血,甚至有时手都没洗,容易使采集血液环境受到污染。
、文化程度、年龄和对献血认知程度存在不同,在献血的时候状态就不一样。虽然绝大部分人献血时是精神饱满的,但不是所有人都
能顺利完成献血,会有极少部分人发生献血反应,特别是初次献血者,有报道在献血过程中发生中、重度献血反应后的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率明显低于没有发生献血反应或仅有轻微反应的献血者[1]。
,人员较多,特别是气温较高时,献血者等待献血时间又较长,献血者心理焦躁,由于心理因素影响了生理因素,导致献血反应的发生[2],增加了安全隐患。
,对献血者的既往史没有征询完全,对献血者上次献血时间没有仔细核对,填写资料不完全等都会对献血者和采集血液的质量带来安全隐患。
,工作人员态度冷谈,献血时不守在献血者身边,让献血者没有安全感,容易造成献血者心理和生理出现不适,使献血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有可能导致血液受到污染,使血液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如果在穿刺的时候操作技能不熟练,会使献血者痛苦增加,使发生献血反应的几率明显上升。
2 防范措施
:我们将献血车分为采血区域和非采血区域。采血区域当中有采血秤、急救箱、采血椅和操作台等。非采血区域应该备有饮水机、贮血冰箱、电脑和初筛工作台等。在车下放置工作台面,进行献血登记和体格检查,同时由专业人员引导献血者上车,前门上,后门下,尽可能避免献血车中人员没有秩序流动。每天出车之前和出车以后都要对献血车进行彻底消毒,同时对献血车中的环境进行密切监测,使采集血液的环境安全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