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吴茱萸的中药新用途.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吴茱萸的中药新用途.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7/12/27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吴茱萸的中药新用途.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吴茱萸的中药新用途
韩莹(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150040)
【摘要】目的讨论吴茱萸的中药新用途。结论本品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未成熟果实。辛、苦,温,有毒。归肝、胃二经。具有温中止痛,解毒敛疮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具有抗菌、抗病毒、子宫收缩、驱蛔、兴奋中枢神经、防治溃疡性结肠炎、诱导入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降血压、抗癌的作用。用于头痛、牙痛、脘腹胀痛、脏寒吐泻、疝气、呕逆吞酸、口疮溃疡、湿疹、黄水疮、神经性皮炎、痢疾。
【关键词】吴茱萸中药用途
【药性简介】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未成熟果实。辛、苦,温,有毒。归肝、胃二经。具有温中止痛,解毒敛疮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具有抗菌、抗病毒、子宫收缩、驱蛔、兴奋中枢神经、防治溃疡性结肠炎、诱导入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降血压、抗癌的作用。用于头痛、牙痛、脘腹胀痛、脏寒吐泻、疝气、呕逆吞酸、口疮溃疡、湿疹、黄水疮、神经性皮炎、痢疾。
【效验疗法】
:~3g,用食醋5~6ml调成糊状,加温至40℃左右,摊于2层方纱上(),将4周折起,贴于脐部,用胶布固定。12h更换1次。另有人用吴茱萸20g研末外敷双侧涌泉穴治疗小儿单纯消化不良。
:吴茱萸晒干,研碎后过细筛。用时,取细末加适量好醋调成糊状。置于清洁布上,将两脚洗净分别包在两脚的涌泉穴和周围,24h后取下即可。~6g,1~5岁用6~9g,5~15岁用9~12g,15岁以上用成人剂量12~15g。
:吴茱萸研成细末,用凡士林调配成10%软膏,局部外擦,每日1~2次,擦药前先用温水洗净患处。
、神经性皮炎:先将吴茱萸研为细末,再用凡士林调成30%(甲种)和20%(乙种)两种软膏;再取30%吴茱萸软膏和等量氧化锌软膏调匀,配成复方吴茱萸软膏(丙种)。对亚急性和一般慢性湿疹及阴囊湿疹在亚急性期或早期者采用乙种软膏;对多年慢性湿疹则采用甲种软膏;婴儿湿疹采用丙种软膏。再配合热电吹风,每日1次,每次20min,然后用比皮损略大的胶布块贴牢。或用10%吴茱萸糊膏局部涂擦后,再用艾熏20min,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止痒效果明显。
:吴茱萸研为细末,~30g,用醋调敷两足心(最好睡前敷,用布包囊)。一般敷药12~24h后血压即开始下降,自觉症状减轻。轻症敷1次,重的敷2~3次即显示明显的降压效果。另将吴茱萸研细末过筛,每晚临睡前取10~20g用醋调后纳入脐中,上用麝香虎骨膏固定,3日换敷1次,1个月为一疗程。
:吴茱萸适量,晒干粉碎成极细末,装瓶密封备用。用时取吴茱萸粉置脐中,以填平脐眼为限,外以麝香止痛膏固定,7天换药一次,连敷3个月或更长时间,期间可配用其他抗癫痫药物。
:吴茱萸末加生姜汁调和敷于脐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用吴茱萸、胡椒共研细末,食醋调成糊状,外用胶布固定,2日换药1次。
:吴茱萸30g,研为细末,用醋调匀,晚间外敷涌泉穴(男左女右),外以布条缠扎,每次敷12h,每日更换1次,一般敷3~5次痊愈。主要用于治疗小儿口角流涎或赤白口疮。成人患中风后遗症口角流涎者亦可采用。若流涎清稀者,取益智仁30g,水煎当茶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