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吴茱萸妙用.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吴茱萸妙用.doc

上传人:镜花流水 2019/5/22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吴茱萸妙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吴茱萸妙用吴茱萸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性味辛苦、温,有小毒,入肝、脾、胃经,有散寒止痛、疏肝下气、温中燥湿之功效,传统内服法主要用于脘腹冷痛、厥阴头痛、疝气痛、痛经、脚气肿痛、呕吐吞酸、寒湿泄泻等。然而,近年来的临床实践发现,吴茱萸外用治病,也有较好的疗效,具有用药量少,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等优点。下面就简介吴茱萸外用治病验方九则,供参考: 一、治高血压病:将吴茱萸研为细粉,20~30克,用醋调成糊状,睡前敷贴两足心,外用布包裹,一般敷药12~24小时后血压开始下降,自觉症状减轻。轻症敷1次,重症敷2~3次即显示明显的降压效果。二、治痢疾:用吴茱萸6克,六一散9克,先将吴茱萸研细末后与六一散混匀,水调成糊状敷脐部,外用纱布固定,每天换药一次。三、治小儿多涎症:用吴茱萸3份,胆南星1份,研末和匀,睡前取15克,用陈醋调敷双足涌泉穴,外用纱布扎紧,每次敷贴12小时,一般3~4次即愈。四、治小儿腹泻:用吴茱萸12克研成细末,取未熟的米饭(俗称夹心饭)适量与吴茱萸粉合成饼,待温度适宜放在脐部周围,用纱布绷带包扎固定,时间为10小时,晚上敷用为宜。共治疗小儿腹泻患者35例,外敷1次治愈28例,其中年龄最大者5岁,最小者6个月,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五、治疗肠粘连:取吴茱萸60-90克,用锅炒烫,生姜30克,捣烂取汁,涂患者腹部,用纱布包裹炒热的吴茱萸,从右下至上腹,再至左上腹,反复热熨,每次约30分钟,临床共治疗100例,腹痛完全消失,饮食、排便恢复76例;腹痛基本消失、肛门排气、能正常进食18例;腹痛不减者6例。六、治疗腮腺炎:用吴茱萸10克,,犁头草6克,胆南星3克,共研成粉备用。2~5岁用药粉6克,6~10岁用10克,11~15岁用12克,15岁以上用15克,用醋适量调成糊状,外敷双侧涌泉穴,每天换药一次。七、治鹅口疮:用吴茱萸、附子各10克,共研末后用米醋调为稀糊状,涂擦患儿两足心,先用塑料布裹一层,然后用洁净布裹一层,以不松不紧为宜,连用两次即可。八、治溃疡性口腔炎:将吴茱萸晒干,研碎后过细筛,用时取细末加适量醋调成糊状,置于清洁布上,将两脚洗净,分别包在两脚的涌泉穴及其周围,24小时后取下即可。用量:~6克,1~5岁用6~9克,5~15岁用9~12克,15岁以上用成人量12~15克,共治疗256例,治愈247例,一般敷药1次即可有效。九、治湿疹:用吴茱萸30克(炒),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