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作为世界古代后期人类文明典范的罗马与中国秦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针和学校教育、培养目
标以及作为教育手段之一的体育的发展,同时阐述了这个时期的著名教育家
及其教育思想等。本书从整体上说明了世界古代后期的文化教育事业是文化
教育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时期,为后世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世界古代后期文化教育史
一、概述
古代后期,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教育也得到很大的发展。这时期,作
为人类文化教育的典范是罗马与中国。
罗马处于今意大利。在地理上,意大利是一个靴形的半岛,北接阿尔卑
斯山,向南伸展到地中海中部。纵贯全境的亚平宁山脉,构成了半岛的屋脊。
在北部有波河所冲积的平原,在中部有台伯河。广阔的草原和丘陵地带为文
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意大利半岛约比希腊半岛大四倍,它不像希腊
半岛那样被山峦和海湾分裂成许多狭小的地区,而是一个比较适合于政治统
一的地理单位。虽然意大利半岛东邻希腊,但由于东岸多为悬崖险滩,因此
半岛上接受希腊文化的传播,却是始于南端和西岸。
远在石器时代,意大利半岛上就有人居住,大约在公元前年左右,
他们都还处于氏族社会阶段,其中定居于台伯河流域拉丁姆平原上的一些部
落,被称为拉丁人。由于地中海东部较为先进的文明的传入,意大利人逐渐
开化了。根据罗马建国的传说,罗马城始建于公元前年,罗马城原为台
伯河南岸拉丁姆地区的一片丘陵地带。罗马起初并没有城墙,大概直到“王
政时代”的后期,即公元前世纪时,才在七个小山丘的周围筑起一道防御
工事,以资防守,所以罗马城曾被称为“七丘之诚”。而罗马名称则来源于
传说中的神话人物罗慕洛,随着罗马城的建立,国家形态开始产生,它的城
楼已开始指向文明了。
罗马城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它是台伯河流域的枢纽,控制着拉丁姆地
区的交通,它借台伯河与海外往来,帆樯可直达城下。然而它又离海岸约二
十五公里远,可免受海盗的抢掠。城堡依山傍水,便于防守。罗马城处于意
大利半岛中部,周围有广大的农业区提供给养。其后,罗马经几百年的武力
扩张,首先是统一了意大利半岛,继而统一了整个地中海世界。直到今天,
罗马城仍旧是意大利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在历史上被称为“永恒之
城”,历数千年而不坠,这都是由它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造成的。
由于罗马的地理环境是沿地中海向周边发展,重商重战,本性开放,喜
欢吸引和扩展,因此,罗马的文化,曾经受到希腊文化的深厚影响。特别是
公元前世纪中期,希腊世界被罗马人的武力所征服,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
分。但罗马人在继承希腊文化的同时,也加以阐发和改造,使之适合于当时
的要求。
罗马人在接触了希腊文化之后,先是吸取了希腊人的神话,把希腊人信
奉的神祇附会为他们自己的神祇。如:希腊的天神宙斯被附会为朱庇特,是
宇宙万物的主宰;宙斯之妻赫拉被附会为朱诺,是妇女、婚姻和生育的保护
者;地母德米特被附会为谷神色雷丝,保护谷物的丰稔;阿芙罗蒂被附会为
美神维纳斯,掌管人世间爱情;海尔海斯被附会为商业之神美久利,保护国
际间的贸易往来。然而罗马人通常最信奉的,则为战神姜纳斯和灶神维斯
达,认为前者主司战争的胜负,后者主司家庭的祸福。而当基督教在罗马世
界得到很大发展时,又被罗马皇帝尊为国教,禁止对诸神的崇拜,这样,希
腊——罗马的古典文明便无可奈何地衰落下去了。说明了罗马人善于吸收和
扩展。
罗马社会的教育也继承了希腊的教育方式,学习的是希腊语言、希腊文
学。荷马的史诗,莎芙、品达等人的诗篇,爱斯奇里斯、索福克里斯、幼里
庇底斯、阿里斯托芬等人的戏剧,都被罗马人当作宝贵的文学遗产而接受过
来。当时罗马的贵族子弟,多跑到雅典城去留学。在罗马的知识界中,希腊
文与拉丁文是并用的。然而,罗马人不久就逐渐脱离了希腊人的窠臼,创造
出他们自己的文学。共和时代末期和帝政时代初期,罗马的文学家和教育学
家蔚然兴起,他们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使简洁有力的拉丁文臻于完美。
在文化方面,罗马人一般是继承希腊人的宗风,然而,他们也有新的创
造。建筑上,罗马的建筑家采用希腊的营造法式,但给它加上了比较宽的拱
门和圆形的屋顶,这样就使建造较大的建筑物成为可能,而且在风格上更显
得庄严和肃穆。造型艺术方面,罗马人并不像希腊人那样致力于创造人体美
的典型,而只是雕塑真实的人物,他们所制作的一些浮雕,都生动地表现出
当时社会生活的情景。体育上,罗马人强调军事体育,而不像希腊人那样注
重动作的协调和形体的美。希腊由专门的体操学校训练儿童的体质和学习竞
技的技能,罗马的体育主要由家庭进行,父亲教儿子学习角力、骑马、投枪
以及游泳